(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研究的内容。 2.通过实验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3.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4.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科学之旅(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科学之旅 “物理”(Physics)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原意指“自然”。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及规律。 科学之旅 汉语中“物理”一词源自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著作《物理小识》,“格物致理 ”。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理”———达到明白事理并加以运用的程度。 物理学是研究关于声、光、热、力、电等现象的自然科学。 科学之旅 科学之旅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逐渐弄清其中的奥秘。 科学之旅 1999年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决议指出: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以及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它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对当代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对人类未来的进步必将起关键作用。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观察是有目的的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 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 科学之旅 图7 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飘? 为什么? 科学之旅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是物理学的伟大先驱。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时对摆动规律的研究,是他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据说,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教堂穹顶上的吊灯因风吹过不停地摆动。伽利略被摆动的节奏吸引住了。他发现,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相等。 科学之旅 伽利略决定仔细地观察。他知道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于是便按着脉注视着灯的摆动,发现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的确相同。这使他又冒出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以后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的吗?回到宿舍后,他用铁块制成一个摆,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所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尽管用脉搏测量时间并不精确,但已经可以证明他最初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科学之旅 后来,伽利略又把不同质量的铁块系在绳端作摆锤进行实验。他发现,只要用同一条摆绳,摆动一次的时间并不受摆锤质量的影响。随后伽利略又想,如果将绳缩短,会不会摆动得快些?于是他用相同的摆锤,用不同的绳长做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推测是对的。他当时得出了结论:“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称为周期)就越长。” 人们对摆动的研究是逐步深入的。伽利略逝世30多年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找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才对摆动的规律做出了圆满的解释。 摆的等时性研究,使人们对钟表的计时研究得到了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被后人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科学之旅 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科学之旅 学习物理,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甚至是异想天开的猜想;要善于动手,只有实践,才能证明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也才能最终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学家,为追寻科学问题的答案锲而不舍。直到今天,人们仍在探究新的未知世界。 科学之旅 1.阅读本节课教材。 2.分别用放大镜观察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3.用倒置的漏斗向下用力吹乒乓球。 4.预习第一章第1节《长度的测量》完成【基训】第1课时“课前预习”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