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49985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教学课件(共43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4-06-2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9531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五,高中,逻辑,必修,选择性,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一框:判断的概述 1.使用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 ———牛顿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3.判断的基本特征: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2)判断有真假之分 符合实际-真 不符合实际-假 二者关系: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六只脚比四只脚跑得快”是判断,是对跑得快慢的断定, 但是,这个断定是不正确的,所以是一个假判断。 2、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就是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即对认识对象的性质或属性、关系有所肯定或否定。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下列语句都属于判断句吗? (1)小明是高中生。 (2)小明还不是大学生。 (3)为什么花儿这么红? (4)小明长得真高啊! (5)小明啊! (6)你觉得这次考的怎么样? 是肯定判断 是否定判断 不是判断,是疑问句 是感叹 判断 不是判断,仅是感叹 不是判断,是疑问句 (7)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 反问句,是判断 有判断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1、判断的表达形式: (1)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 语句 语句 思想内容 语言形式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多句一义) 如:①所有人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②没有人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③难道不应该所有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吗?(反问) 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一句多义) 他走了。———可以表示为“他离开这里了”或“他死了”这样两个判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语境或语句的歧义造成的。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一般来说,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判断。(补充) (2)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2、判断的表达 如, 语句: 颐和园真漂亮呀!你能把帮我拿一下衣服吗? 你认为有永动机的存在吗? 如, 语句:这是新学生宿舍。“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需要根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②类型: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②类型: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2)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 ①含义: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3.判断的类型: 例如: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 判断的概述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的含义 判断的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判断的表达 判断的类型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性质判断 相互联系 课堂小结 第二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是什么? 阅读教材P32,自主梳理以下知识。 2、什么是性质判断(直言判断)?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