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50631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26053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7.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人 财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时期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西周 战国 秦朝 汉朝 世袭制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如何? 血缘 军功 德 才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回忆1到6课学过哪些选官制度? 一、选官制度 (一) 九品中正制的产生 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国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指出九品中正制产生的背景? 一、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 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地方大族逐渐操纵选官,干扰了人才选拔。 阅读教材P40历史纵横 一、选官制度 (一)九品中正制 (九品官人制) 下下 九品 下中 八品 下上 七品 中下 六品 中中 五品 中上 四品 上下 三品 上中 二品 上上 一品 九 品 八 品 七 品 六 品 五 品 四 品 三 品 二 品 一 品 → → → → → 中正九品 官品九品 1.创立: 2.含义: 3.标准: 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曹魏时期,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推行 如何评价九品中正制? 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一、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 (一)九品中正制 4、评价 高门(上品) 寒门(下品) 利 初期起到了人才选拔的作用。 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前期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 后期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是门阀士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拥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一、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 隋文帝 采用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武则天 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一、选官制度·(隋唐至1905) 继续发展 (二)科举制 (二)科 举 制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晚唐由名族公卿贡举进者占76.4%,至宋代跌至13%;寒族则晚唐 仅占9.3%,北宋时增至58.4%。此现象不仅可以表示社会之转变, 同时可以表示科举制度汲引寒士之效用,愈久而愈见。 ———孙国栋《唐宋之际社会门第之消融》 士族没落,庶族上升,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 材料二: 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 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 《中国政治制度史》 将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选官制度(隋唐至1905) 科 举 制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神童诗》 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一、选官制度(隋唐至1905) (二)科 举 制 科举制的影响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 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明清以后) 弊端? 一、选官制度(隋唐至1905) 小结: 时期 选官制度 特征 选官标准 选官方式 夏商周 世袭制 (世卿世禄制) 血缘 世袭 战国 军功爵制 军功 汉朝 察举制 德才 自下而上 乡举里选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家世 后被门阀士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