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51269

第19课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教学课件)(共28张PPT)-【中职专用】《中国历史》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458187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抗战,中国历史,专用,中职,PPT,28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 9月18日晚上10时半……在我满铁铁路,文官屯、虎石台中间一点柳条沟处……大约3000名支那兵安置了强烈的炸弹,爆破了我满铁线的一段。突发这件大事的同时,受到支那兵猛烈攻击的我方所属于满铁守备队的监视兵及时报告虎石台驻屯的河岛中队长,因而河岛中队长马上率兵乘军用列车迅速到达现场。这时粗暴的支那兵向着守备队猛烈开炮。 ———节录自1931.9《大阪朝日新闻》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日军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第19课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 资本主义世界 日本 中国 1929~1933 经济大危机 冲击 经济 困境 摆脱 危机 法西斯专政建立 侵略野心膨胀 继续“大陆政策” 冲击 欧美 经济困境 无暇东顾 推行 “绥靖政策” 国共内战 1.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东方会议”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 2.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 3.中国国内国共内战局面,提供可乘之机。 日军攻占沈阳,在城墙上射击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嫁祸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向驻守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东北军不抵抗,当晚日军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沈阳城。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这一事变标志着日本14年侵华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下令东北军退入关内,不到半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东北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这一事变标志着日本14年侵华的开始。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各方态度 国 际 国民党: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主要精力围剿红军,推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调停迫使日本撤兵 一、九一八事变 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绥靖政策) 九一八事变———各方态度 共产党: 坚持抗争,对抗到底 一、九一八事变 爱国民众:抗日义勇军(东北民众和东北军士兵组成) 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军,有力的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英雄人物: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周保中等 开始了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揭开了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第19课 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2年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抵抗,南京政府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基本方针依然是求和。 经过英美等国调停,双方在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布防,自此上海门户大开。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2年 一二八事变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蔡廷锴,蒋光鼐) 1932年 伪满洲国 1932年3月1日,日本策划成立伪满洲国,扶持溥仪为伪满洲国的执政,“年号”为“大同”,“首都”为新京(今吉林长春) 1934年,更名为“满洲帝国”,执政改为“皇帝”,“年号”改为“康德”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3年初,日本向华北发动进攻 1935年,如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冀东20余县脱离了中国政府的管辖; 1935年 华北事变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5年因“华北自治运动”激起了北平学生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 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感受到难堪的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