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53956

13. 感觉器官 课件(共64张PPT) - 《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日期:2025-10-21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28363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感觉器官,课件,64张,PPT,畜禽解剖生理学,同步
  • cover
(课件网) 第13章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 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构成 如:视觉器官、听觉器官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稍的特殊结构 外感受器 皮肤、粘膜、眼球和内耳等 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肌、腱、关节和内耳等处 接受运动、位置和平衡刺激 内脏、心和血管壁等处 接受物理或化学刺激 内感受器 本体感受器 一.视觉器官  能感受光的刺激,经视神经传至中枢,引起视觉 眼球 辅助器官 (一)眼球 纤维膜 角膜 巩膜 盲部 眼球 眼球壁 内容物 血管膜 虹膜 睫状体 脉络膜 视网膜 虹膜部 睫状体部 视部 眼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1.眼球壁结构 由外向内依次为 纤维膜 血管膜 视网膜 (1)纤维膜 特点:厚而坚韧,形成眼球外壳,保护内部柔软组织、维持眼球形状 角膜:无色透明,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1/5 折光作用 巩膜:乳白色,不透明,4/5 巩膜静脉窦:眼房水流出的通道 巩膜静脉窦 (2)血管膜 含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 作用:营养眼内组织;形成暗的环境,利于视网膜对光色的感应 后→前: 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1.脉络膜(chorioidea) 颜色:棕色 位置:巩膜内面,占血管膜后2/3 富含血管、色素细胞 照膜:脉络膜后部在视神经穿过的背侧,除猪外,有一呈青绿色带金属光泽的三角形区。对光起反射作用。 2.睫状体  血管膜中部增厚部分,呈环状围于晶状体周围形成睫状环 1)睫状突:内面,突出 睫状突―晶状体悬韧带-晶状体 2)睫状肌:外面 收缩:向前拉睫状体→晶状体悬韧带松弛→调解视力 睫状体 晶状体悬韧带 (睫状小带) 睫状肌 巩膜静脉窦 瞳孔括约肌 瞳孔开大肌 角膜 虹膜 巩膜 睫状体 晶状体悬韧带 (睫状小带) 睫状肌 巩膜静脉窦 瞳孔括约肌 瞳孔开大肌 角膜 虹膜 巩膜 虹膜角膜角 3.虹膜 最前部,晶状体之前,圆盘状  富含血管、平滑肌、色素细胞  虹膜中央有一孔--瞳孔 内有两种平滑肌 瞳孔括约肌:环状排列,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开大肌:放射状排列,受交感神经支配 马虹膜粒 虹膜、睫状体、晶状体(后面观) 虹膜 瞳孔 睫状环 睫状突 睫状小带 视网膜 (3)视网膜 又叫神经膜 位置:紧贴于血管膜的内面 颜色: 活体:淡红色 死后:灰白色 包括: 盲部 视部:有感光作用 盲部 位置:虹膜、睫状体内面 特点:很薄,无感光作用 包括: 视网膜虹膜部 视网膜睫状体部 视部 即视网膜 位置:脉络膜内面 视乳头(视神经盘):后部一圆形/卵圆形白斑,是视神经穿出眼球的地方,无感光作用,称盲点 视网膜中央区:中央,一小圆形区,感光最敏锐的地方,相当于人的黄斑 视神经盘 中央凹 黄斑 视部结构 外层:色素层,由单层色素上皮构成 内层:神经层,主要由三层细胞组成,外→内: 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锯齿缘 视神经盘 中央凹 黄斑 2. 眼球内容物 (1)晶状体 (2)眼房水 (3)玻璃体 眼球屈光系统: (1)+(2)+(3)+角膜 (1)晶状体 位置:虹膜与玻璃体之间 形状:双凸透镜状 特点:无色透明而富有弹性 白内障:晶状体因疾病或代谢障碍发生浑浊 睫状体 晶状体悬韧带 (睫状小带) 睫状肌 巩膜静脉窦 瞳孔括约肌 瞳孔开大肌 角膜 虹膜 巩膜 (2)眼房水 眼房 位置:晶状体与角膜之间 前房—虹膜(瞳孔)—后房 眼房水 无色透明液体,充满于眼房内 作用:供给角膜、晶状体营养,维持眼内压 循环:睫状突、虹膜产生→巩膜静脉窦→眼球静脉 青光眼:排出受阻→眼内压升高 (3)玻璃体 位置: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特点: 无色透明胶状物质,外包一层透明的玻璃体膜 作用: 折光和支持视网膜 飞蚊症:玻璃体变性 飞蚊症(Floaters) 一般上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也即随着年纪老化,玻璃体会“液化”,产生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