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55470

3.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共33张PPT)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4-06-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472280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33张
  • cover
(课件网) 第3章 第3节 亲 听说地球上的煤炭还够人类开采200年左右,石油大约40年左右就没了. 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噢 不知氧气还能够我们用多少年! 一、碳循环 任务一:分析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资料1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可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此外,碳还可以长期固定或保存在非生命系统中,如固定于煤、石油或木材中。人类对煤和石油等能源的利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讨论: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 3.尝试构建碳循环的模型。 一、碳循环 煤、石油 碳的存在形式: 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物 煤、石油 ②在生物群落中 主要是有机物的形式 ①在非生物环境中 主要是CO2的形式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一、碳循环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溶解 光合作用 生产者 (2)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光合作用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一、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呼吸作用 摄食 消费者 (2)呼吸作用等: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摄食等:将前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一、碳循环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分解者 (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1)食腐、腐生等:将现成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有机物 分解者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一、碳循环 3.结合教材图3-10,用关键词、线段、箭头等完善碳循环的过程 遗体和排出物 摄食 燃烧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CO2库 分解作用 非生物环境 生物 群落 水圈中的CO2库 一、碳循环 碳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途径是___ 。          1.碳循环过程 4.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的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2.碳的存在形式: 1)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 2)生物群落内部: 。 1)非生物环境中: 。 2)生物群落中:     。 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3.碳的流动形式: CO2 含碳有机物 一、碳循环 非生物环境 ( CO2 ) 生物群落 (有机物)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6.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 2)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3)化石燃料的燃烧 5.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1)光合作用 2)化能合成作用 一、碳循环 7.实现碳循环的关键因素: 生产者和分解者 8.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的两种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 引起温室效应 9.以碳循环为例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 10.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怎么缓解这种影响? 一、碳循环 11.碳循环失调的后果———温室效应 1)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主要原因)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2)危害 3)缓解措施 极地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 海平面上升 气温升高 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 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 提高秸秆还田率,提高土壤储碳量 一、碳循环 碳循环示意图 A:生产者 B:分解者 A B C D E F C:大气中的CO2库 D:初级消费者 E:次级消费者 F:三级消费者 氮元素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为什么仍需不断施加氮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