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57062

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870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监测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 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 2.唐开元年间,朝廷所需丝织品多取自河南、河北,当时河南的丝织业水平首屈一指,其次为河北,淮南、江南的丝织品难以与之匹敌。到了唐后期,朝廷所需丝织品转而取自淮、浙等地。这种转变源于( ) A.长途贩运得到发展 B.中央政府实力萎缩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3.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 ) A.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创新 B.促使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C.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4.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有一幅碑刻华夷图,这幅图以唐代《海内华夷图》为底本,绘于北宋徽宗时期,南宋镌刻于碑石。图中注明楼兰、鄯善、于阗、莎车、疏勒等南疆诸国与安西四镇,以及西汉至宋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情形。该图( ) A.体现宋朝强化边疆治理的意图 B.展现宋代沟通东西交往的成果 C.可用于研究宋代地方行政区划 D.寄托恢复汉唐故土的政治理想 5.南宋时期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得到增长,随着种茶、制糖、养蚕、缫丝以及多种土特产等新型生产项目的引进和扩展,农民经济收益表中的非农收入明显增长,此时的农业经济已是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在内的有机体系,而与原先男耕女织的单一结构相区别。这说明南宋(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商品性农业的成长 C.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D.传统经济结构崩溃 6.明万历年间,国人记载“红毛夷”来华,“善贾,喜中国缯絮财物。往往装银钱大舶中,多者数百万,浮海外之旁属国,市汉缯絮财物以归”;因其又与日本通商,明政府担忧其与倭寇勾结为患,对其十分排斥。“红毛夷”应是当时的( )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 7.清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遍设义学,由清廷和地方官府共同举办,民间资助,向土著民族及所属子弟提供免费的启蒙教育;教学内容上“将《圣谕广训》逐条讲解,俾令熟读,然后课以经书”。清政府此举旨在( ) A.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 B.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 D.维护边疆地区的社会秩序 8.《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条款,满汉官僚基本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面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深感不安。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 A.对宗藩体系崩溃的无奈 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C.对国门开放的深切担忧 D.被迫适应近代外交体制 9.1936年中共中央计划出版“长征纪实”。由于人手有限,毛泽东专门致信要求亲历者就“自己所经历……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务必保证出版。1937年初,《长征记》编订完成,但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