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60320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1945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必修,选择性,统编,历史,高二
  • cover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课程标准 目标分解 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1.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多项制度的探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结合古代中国边疆民族政策的特点,探讨当今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自主预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历史传统: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地理分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①      、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3)历史必要: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压迫与歧视,加之地处边陲,交通闭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4)现实必要: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与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5)现实可能: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法律依据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2)1954年通过《②        》,根据宪法各自治区先后成立。 3.表现 (1)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此后又设立四个省级自治区。 (2)建立一大批州、县级民族自治地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 1.表现 (1)1984年,《③             》正式颁布实施,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进行了有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工作。 (2)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④   ———,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3)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⑤   ———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答案】①兼收并蓄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三个离不开 ⑤繁荣发展 【概念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思考点 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题关键:注意多角度、全面性地论述原因。 思路引领:从历史发展、现实条件等角度思考。 答案提示:(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都对统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