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60481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467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职,中国历史,2023,高教,学期,高一
  • cover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 一、思维导图 二、学习提示 1.明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宰相制的废除有何影响? 2.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各是什么? 3.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4.明末面临哪些社会危机?明朝为何衰亡? 三、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南京素有“六朝古都”的美誉。明朝在南京建都的皇帝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万历皇帝) D.明思宗(崇祯皇帝) 2.明成祖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秘书机构,用来弥补废除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是( ) A.东西厂 B.锦衣卫 C.内阁 D.军机处 3.明朝时期管理女真及东北事务的机构是( ) A.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B.奴儿干都司 C.哈密卫 D.伊犁将军 4.据史书记载,从1407年到1422年短短十多年间,有南洋多国使者多次搭乘船只访华。下列选项中,与南洋使者访华有关联的事件是( ) A.马可·波罗来华 B.马嘎尔尼使团访华 C.郑和下西洋 D.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 5.下列选项中,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 B.开辟了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海上交通 C.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D.最远到达了地中海 6.“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诗中的“猛将”指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和 D.戚继光 7.明朝中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内阁首辅张居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 ①严格考核官员政绩 ②实行“一条鞭法” ③充实军队,整饬边防 ④增设宰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明朝统治长达270多年,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废除了宰相制 B.明朝政治日益腐朽 C.抗击倭寇,实力削弱 D.全国大范围的灾害连年发生 9.明朝从万历后期开始,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最终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A.东林党人 B.后金政权 C.张献忠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10.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朱元璋———迁都北京 B.朱棣———废除宰相制 C.郑和———完成七次远洋航行 D.张献忠———建立大顺政权 (二)材料解析题 11.宰相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职能。 (2)材料二中,朱元璋如何看待宰相之职?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帝国在永乐王朝实现了中国人长期以来沿海航行和近海航行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的重要基础是大一统的实现,以及国家在政治上、财政上的强大而雄厚的实力。 ———罗荣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取向的对比与思索》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凡三十余国。 ———[清]张廷玉等《明史·郑和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实现远航壮举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C 5.C 6.D 7.A 8.B 9.D 10.C (二)材料解析题 11.(1)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2)朱元璋认为宰相一职易被小人利用,不利于政权稳固。 措施:废除宰相制。 影响:皇帝政务繁忙,设立内阁作为秘书机构,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12.(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