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649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校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29 古诗四首》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805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江苏省,上册,29张,课件,29 古诗四首,八年级
  • cover
课件29张PPT。春 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古诗四首春望默写诗歌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次年6月攻下潼关,唐玄宗奔蜀。7月,唐肃宗即位。这时,杜甫正在逃难,他想去投奔唐肃宗。作者把妻儿送回老家,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 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情、忧国思亲的痛苦心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所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起到了什么作用?(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河山依然存在。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而荒芜的草木。)望见: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写出触目惊心的景色;“山河在”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情感; “春”点明季节;“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的景色。 作用: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在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描绘了一幅安史之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表达诗人的痛心之情。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前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后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 诗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触景生情。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用来表现诗人的悲伤和愁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悲恨久别家人, 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颈联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请你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 表达了战乱中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在那样的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战火直到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 上万两黄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 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头上白发越搔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本诗 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破败景象,触景伤情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泊秦淮默写 《泊秦淮》是杜牧游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两个“笼”字将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及笼罩着寒水和岸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起。 “寒”不但点明季节,也给人以寒意。描绘了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 作用:交代时间、地点,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在夜晚时分,将船停在秦淮河边,这河畔为灯红酒绿之地。 (烟雾笼罩着寒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