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66931

浙教七年级下册第1章 平行线 小结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2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776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下册,1章,平行线,小结,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一章平行线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研究平行线时,能通过有关的角来判断直线平行和反映平行线的性质,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利用平移设计图案。 2.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并学会简单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体会三线八角模型,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初步感受添加辅助线解决几何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 1.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遇到复杂问题的分析过程和书写推理过程。 2.运用一题多解,多种添辅助线的方法,通过综合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并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系统思维导图。 二、巩固练习 1.如图,下列条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_____. 2.一副三角板摆放如图所示,斜边FD 与直角边AC 相交于点E,点D在直角边BC上,且FD∥AB,∠B=30°,则∠ADB 的度数是(  ) A.95° B.105° C.115° D.125° 第1题 第2题 3.如图,在Rt△ABC中,∠C=90°,∠A=33°,将△ABC 沿AB方向向右平移得到△DEF. (1) 试求出∠E 的度数; (2) 若AE=9cm,DB=2cm.请求出CF的长度. 4.如图,将一条对边互相平行的纸带进行两次折叠,折痕分别为 AB、CD,若BE∥CD, ∠1=50°,则∠2的度数为( ) A.90° B.100° C.80° D.105° 教师引导学生边回忆知识点边自觉完成练习,并与老师校对答案,初步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区分好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回忆起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巩固知识,区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为本节课的证明做好铺垫,为后续的复习做好铺垫。 三、综合应用 问题情境:“公路村村通”的政策让公路修到了山里,蜿蜒的盘山公路连接了山里与山外的世界.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把山路抽象成图1所示的样子,并提出了一个问题: AB//CD,∠B=125°,∠C=25°,求 ∠BPC的度数。 请问同学们本题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聪明的小明在图1的基础上,将图1改变为图2,其中 AB//CD,∠B=125°,∠PQC=65°,∠C=145° ,求∠BPQ的度数。 图1 图2 解:如图1,过点P作PQ//AB, ∵AB//CD, ∴PQ//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PQ, ∴∠B+∠BPQ=180°(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125°, ∴∠BPQ=55°. ∵PQ//CD, ∠C=25°,∴∠C=∠CPD=25°. ∴∠BPC=∠BPQ+∠CPD=55°+25°=80°. 解:延长BP交CD于点E, ∵AB//CD, ∴∠B+∠BEC=180°. ∵ ∠B=125°, ∴∠BEC=55°. ∵∠C=25°, ∴∠CPE=180°-55°-25°=100°. ∴∠BPC+∠CPE=180°,∴∠BPC=180°-∠CPE=180°-100°=80°. 解题小结: 在解决平行线间的拐角问题时,当无法直接得到角的关系时,通常借助辅助线来帮助解答,如何作辅助线需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辅助线的添加既可以产生新的条件,又能将题目中原有的条件联系在一起。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1)过“拐点”作平行线;(2)过“拐点”加截线(连接两点或延长线段)。 (3)解:过点P作PN//AB,过点Q作QM//AB, ∵AB//CD, ∴AB//PN//QM//CD. ∴∠B+∠1=180°,∠2=∠3,∠4+∠C=180°. ∵ ∠B=125°, ∠C=145°, ∴∠1=180°-∠B=180°-125°=55°.∠4=180°-∠C=180°-145°=35°. ∵ ∠PQC=65°,∴∠3=∠PQC-∠4=65°-35°=30°. ∴∠2=∠3=30°. ∴∠BPQ=∠1+∠2 =55°+30°=85°. 【设计意图】本题运用一题多解,多种添辅助线的方法让学生在熟知并区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