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71607

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43张PPT)课件(内嵌2份视频)

日期:2024-05-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91476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份,内嵌,课件,PPT,43张,中国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中国与千年发展目标]: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3.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课前导入 1994年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将达到3.69亿吨,不仅中国无法养活自己,世界市场也负担不起,并预言“粮食的短缺危机将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20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显然没有沿着布朗所担心的方向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布朗的担忧是杞人忧天?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 目录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 ①概念: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②环节: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 粮食生产 粮食储备 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粮食流通 粮食进出口 2.我国的粮食安全 ①地位: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②立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③发展要求: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 我国国务院于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3.粮食生产 小麦 玉米 ①主要种植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 大豆 水稻 ②粮食总产量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 概念: 影响因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 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从资源基础的角度来看,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关系最为密切。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 技术经济 政策 交通 市场 地形 气候 水源 生物 土壤 劳动力 科学技术 生产方式 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 4.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①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构成 尽管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9.5%,但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②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约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并遭受“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 耕地质量等级反映了由土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土地质量差异。从优等地到低等地,土地生产能力从高到低。中等地和低等地一般称为中、低产田。 1.哪些自然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①地形因素:我国山区广,平原少,造成耕地中坡地多,平地少,水土流失多发。 ②气候因素:我国东西部水热条件差异大,东部季风区南北方差异显著。因此,耕地的光、热、水配置类型多样。 ③水源因素: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水源情况不同,导致耕地有水田、旱地等多种形式。 ④生物因素:我国自然带多样,不同地区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差异大,耕地的肥力不同。 2.哪些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的耕地质量? 技术经济因素: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利于精耕细作;形成了水稻土等肥沃的人工熟化土壤;对食物的需求量大,造成过度开垦,耕地退化;农业科技发展,科学育种、轮作间作、温室大棚等利于耕地的养护。 社会经济因素: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治污染等政策的实施,引导农民对耕地种养结合,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土地流转等市场化过程促进耕地质量提高。 思考 ③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