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71891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43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科,2017,科学,三年级,下册,3.5月球
  • cover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中的第五课,教材内容上安排了图片展示、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来丰富学生对于月球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天文观察的兴趣。学生对于月球已经有了比较多的认识,经过前几课的学习,知道了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球的大小、形状,以及月球和太阳的异同点等。并且学生通过之前几节课的学习,对观察天文图片、查阅天文资料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由此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的表明布满了环形山; 2.能够观察对比天文图片和阅读相关内容,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 3.通过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的实验思维,意识到模拟实验对研究这样不方便直接实验的问题的作用; 4保持对观测天文现象、学习天文知识的兴趣,乐于与人分享自己搜索了解到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对比图片、查阅资料等方式探寻月球的知识以及通过模拟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说一说昨晚观察到的月全食。 2.提问:对于月食你了解到什么? 反思:以月全食为导入,在月全食发生前布置学生在观察这个现象的时候,把里面出现的他们不会的东西通过查阅资料先解决掉。引入部分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去观察特殊的天文现象,另一方面也是在渗透这节课教学目标里的学生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查阅资料丰富对月球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关联一下前两课的内容,从影子的角度去想,月食是如何产生的;从月相的角度去想,月食发生的时候月相是怎么样的,时间是农历什么时候。我认为这个设计到落实还是很成功的。 探索 提问:对于课题名称“月球———地球的卫星”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提问:人类对月亮的了解是怎么改变的? 观察月球的图片和视频,提问:你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环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环形山形成模拟实验。并完成记录单。 反思:导入到课题后,我借鉴了原六下教材的思路,从课题名称出发,按时间线去安排,由点到线。首先课题名称“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个名称,预设是学生提出什么是卫星,地球是不是只有月球一个卫星的问题,这样一解决,那么科学概念目标就完成了一半。接下去提问人类对月亮的了解是怎么改变的,古人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古人对月亮的认识,一般学生都能说出一些神话传说或者诗词歌赋,这里面“明月”一词极易出现,抓住它引导到后来人们对月球的了解,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学生得出月球表面明暗不一并且布满了“环形山”,到这里科学概念目标完成,并且渗透了科学探究目标。紧接着追问,你知道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环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由问题展开对环形山形成模拟实验的探究。 研讨 环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哪一组的环形山大要用什么数据来说明?(坑的宽度)以及同一组实验要做几次,为什么?(至少三次,避免偶然性) 反思:教参中预设学生的假设有陨石的质量和陨石的高度,我认为学生最先想到的应该是陨石大小,然后才是陨石的质量,而这个高度我觉得存在问题,应该想到的是陨石撞击时的速度,然后模拟实验通过高度来控制速度,而不是直接觉得环形山的大小和陨石高度有关。但在这里我设计是直接告诉学生控制速度可以用控制高度来达成,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路转换,然后主要是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和记录单。实验操作、记录完成后,小组交流汇报,得到环形山形成与陨石的大小、质量、速度有关。至此,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的目标完成。 拓展 提问:现在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如何了?阅读资料卡,完成月球知识卡。 提问:关于月球,你还想了解什么? 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