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75793

2023-2024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课时提高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含答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249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 cover
10 唐雎不辱使命 【练基础】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不说    说:同“悦”,高兴、愉快 B.请广于君    广:增广,扩充 C.秦王谓唐雎曰    谓:对……说;告诉 D.长跪而谢之    谢:感谢,感激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根据文章内容,填补空缺处。要求与上下文句式一致。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畏强权的人:唐雎    ,    ;荆轲以豪杰之气,箕踞而骂;聂政报至亲之仇,漆身为厉;陈胜举鸿鹄之志,擎旗而抗;海瑞怒百姓之苦,备棺而疏;闻一多以无畏之勇,拍案而起。 【练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根据《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填空。 (1)本文选自    (朝代)末年文学家刘向整理编辑的《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    的汇稿,所记史实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重要活动。 (2)当秦王以“   ———进行威胁、恫吓的时候,唐雎针锋相对地以“   ———回击,并以“   ———的严重后果震慑住秦王。 5.品读第3段,简要说说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6.文章第3~4段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实写秦王,虚写唐雎。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7.从唐雎说话的技巧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与启发 【练能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第3~4段 【乙】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 ’王曰:‘然。’今有人操随侯之珠,持丘之环,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荆庆之断,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③孟贲(bēn):战国时勇士,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秦王怫然怒    怫然:   (2)寡人谕矣    谕:   (3)亲尝教以兵    兵:   (4)许由无天下之累    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10.【甲】文是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成功塑造两个对立的形象的 11.请分别概括【甲】文中唐雎和【乙】文中郑同的性格特点。 12.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练基础 1.D 2.(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的原因)呢 (2)平民(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3.示例:发志士之怒 挺剑而起 练阅读 4.(1)西汉 策谋和言论 (2)天子之怒 士之怒(或“布衣之怒”)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5.唐雎用“士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发怒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自己将要效法三人。最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 6.实写秦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形象,并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形象。另外,由于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在前面文段已描绘完成,再写则画蛇添足。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详略得当。 7.示例:①说话技巧在与人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勇敢与善辩也是好的品质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