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777263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测试评价卷(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1631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五,物体,运动,测试,评价,答案
  • cover
第五章测试评价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4个大题,15小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小花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模型和一个初二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模型有多高 ( ) A.1.6 mm B.1.6 cm C.1.6 m D.1.6 km 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2∶3,运动时间之比为3∶2,则甲、乙物体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 A.9∶4 B.3∶2 C.1∶1 D.4∶9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C.当时间t一定时,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D.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4.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一辆汽车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竖直下落,那么,正确的说法是 ( ) A.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B.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 C.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D.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 5.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 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则该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1.4 m/s B.1.5 m/s C.1.6 m/s D.1.75 m/s 6.已知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小华同学根据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的情景描绘出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两物体同时出发 B.第8 s至第24 s,乙处于静止状态 C.第3 s至第19 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7.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是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8.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 (选填“①”或“②”)是相同的。 9.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10.五子棋是一种深受同学们喜欢的棋类项目。如图所示,甲图棋盘上摆放有三个棋子,乙图则是小梓同学只移动一个棋子后的样子。相对于棋盘,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棋子是 ,此过程中棋子②相对图中的棋子 是静止的。(均选填“①”、“②”或“③”) 11.甲、乙两物体分别从同一位置同时水平向右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甲做速度为 m/s的匀速运动,运动6 s后两者相距 m。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第12题8分,第13题12分,共20分) 12.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会选择参照物。 器材:墨水瓶、教科书、橡皮 步骤: (1)将书水平放在课桌桌面上,墨水瓶和橡皮放在教科书上。 (2)缓慢拉动教科书,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 ,相对于课桌是 。 (3)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 ,若以 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运动的。 13.为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小波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甲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小波想通过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地面的先后,来确定纸锥下落的快慢,他应该选择从图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该让两个纸锥从更 (选填“高”或“低”)的地方开始下落。 (2)小波用频闪相机拍下某一纸锥下落过程,如图丁所示。这种相机说明书的描述如下:“……每秒曝光两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 ①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A    B    C    D ②图丁为纸锥从E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