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77551

2024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856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考,一模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运用 (35分) 1. 语境默写。 ①古诗是一幅幅草木明净“无声画”。芦苇摇曳,先民低唱“_____,白露为霜”(《〈诗经〉二首》):登楼远眺,崔颢吟诵“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黄鹤楼》); 古诗也是一首首声音清丽的“有声曲”。离别的愁绪,似杜鹃低语,“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欢乐的心情,如禽鸟闹春,“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古诗还是一曲曲气冲斗牛的“正气歌”。文天祥精忠报国,发出了“_____?_____”(《过零丁洋》)的铮铮誓言。 ②研读古文,我们也可在山光水色中品味山水意境,体会古人情思。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___,_____”写出了琅琊山春夏之美景。 2. 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阅读提示: 《经典常谈》日录 《说文解学》第一 《战国策》第八 《周易》第二 《史记》《汉书》第九 《尚书》第三 《诸子》第十 《诗经》第四 《辞赋》第十一 三礼第五 诗第十二 四书第七 之第十三 《春秋》二传第六(《国语》附)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有时,我们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或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个问题,或为正在开展的研究打开思路、寻找资料等。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根据目的去选择书中你最需要的内容来阅读。比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你想要从出处中了解更多作品背景,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 ① ;又如你正在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去读《经典常谈》中的 ② 。 (1)任务1:请你将阅读提示中的空缺补充完整。 ①_____ ②_____ (2)任务2: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通过浏览目录对全书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请你结合目录,选择其中一个篇目写一则推荐语。 (3)任务3:读了《经典常谈》,你对于当代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有哪些认识 3. 成语积累。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学校要 ① 编制课程内容,统筹好短期的劳动技能培训和长远的劳动精神培养。在 ② 中真正激发学生们对劳动的热爱。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在学校的劳动课程之外,家长也应在 ③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别人做出榜样) 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使他们成为④(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需感到惭愧) 的新时代接班人。 (1)在①②处填写成语, 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成不变 按部就班 B. 一成不变 循序渐进 C. 因地制宜 按部就班 D. 因地制宜 循序渐进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③④处的成语。 ③_____ ④_____ 4.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自古以来因其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等特点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推崇。2023年中考捷报传来,该届毕业生为感谢学校老师的辛勤栽培并祝贺学子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集体在学校大门张贴了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已有知识,揣摩补全上下联所缺的两个字,并从谈一谈这样补充的理由。 上联:桃李争三春_____金榜 下联:大鹏_____万里展宏图 理由: _____ 5. 下列句子组成语序恰当的语段,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一词在《周易》《诗经》中已大量出现,最初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的尊称。 ②相应地,“小人”多指那些道德有疵、品行不正之人。 ③到了春秋时期,孔子丰富了这一词语的内涵:“君子”不仅仅是指那些贵族官僚了,更主要的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 ④君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