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77666

13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89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年中国,节选,教学设计
  • cover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于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创作。此作品深刻描绘了梁启超对于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中国的愿景,强调了少年一代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以批评“老大帝国”的观念为起点,鲜明地对比了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与现代化、进步的少年中国,有力地驳斥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的妄语,表达出对进步、革新的殷切期望。文章颠覆了传统散文的意象体系,融合了多种文体,如辞赋、四六韵文、律句,展现了梁启超深厚的文学功底。教材所节选的内容采用了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融合了韵散结合的文风,借排比、博喻、复沓等修辞手法,展示出作者对新词汇和新意象的创造性使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且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初步掌握了词句理解、文段分析等基本技巧。但学生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抽象的思想理论的理解能力有限,尤其对《少年中国说》这种历史背景复杂、思想理论抽象的近现代文学作品,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教师要综合考虑其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选择互动性、情境感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历史与文化交织的文本图景中层层深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形声字构字特点和上下文关联,掌握“潜、试”等七个字的书写技巧,区分“皇、履、疆”等易错字。 2.基于对作者写作思路的理解和文意的把握,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利用课文注释和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深刻联系。 4.分析梁启超运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排比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应用及效果。 5.理解《少年中国说》中表达的主题思想,了解其在中国近代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讲述文章的历史背景,关联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在历史语境中理解文本;理解《少年中国说》的主题思想,强调少年一代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古汉语词汇和句式;识别、理解文章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背景宣讲 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特别的文章———《少年中国说(节选)》。你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古诗三首》时是如何理解诗句、感悟诗人情感的吗? 生:我们通过注释和资料的帮助,更深入地理解了诗句。 师:很好!我们今天也将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学习《少年中国说(节选)》。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标题。你们觉得“说”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生:可能是一种言论或者主张。 师:正确!在这里,“说”指的是一种议论的文体。你们知道哪些带有“说”字的文章? 生:像《爱莲说》《师说》等。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已经有所准备。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梁启超。(出示课件介绍梁启超。) 师: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生活和工作与中国近代历史紧密相连。请大家结合课前预习时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自己还知道梁启超的哪些信息。 生:他17岁中举,参与了戊戌变法,并在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 师:没错,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奋斗。他不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还在海外继续为中国的改革和进步努力。他的文章《少年中国说》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大家请根据文章题目猜一猜文章会讨论什么内容。 生:可能会讨论关于国家、革新的想法,以及少年在其中的作用。 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这篇文章,看看梁启超是如何描述“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以及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