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习主题分为五个: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创新驱动发展”主要和法治教育、国情教育相关。“创新改变生活”一框围绕创新在社会生活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展开,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以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永无止境”围绕如何创新展开,主要讨论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既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面临的挑战,也从国家、企业、社会、个人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综上,教材以“为什么要创新”为切入点,以“如何创新”为归宿,既有深厚的理论意蕴,也有重要的实践引导作用,对学生深刻理解创新发展理念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7、8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已经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有了基本的了解,这为核心素养理念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年级学生成长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创新成果的享受者,如高铁为他们带来了便捷的通行条件,智能手机为他们创造了丰富的娱乐生活。他们对创新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当然,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同样存在一些挑战:一方面,他们对创新的理解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仅能从科技的角度来把握创新,很少从制度、文化的层面来理解创新;另一方面,他们对创新主体的认知较为狭隘,简单地将创新视作科学家的专利,没有认识到自身在创新中的作用,也缺乏以自身的创新来推动社会进步、民族发展、国家富强的意识和动力。 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创新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创新发展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前提,也是创新活动取得成效,造福人民、国家的保障,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2.道德修养: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创新并非少数科学家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创新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奋斗幸福观,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3.法治观念:依托知识产权法的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等的理解。 4.健全人格: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坚韧弘毅、积极进取、友爱互助等优良品格是新时代创新者的必备品格,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人格发展高度统一起来。 5.责任意识: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争当新时代的创新者,培养学生的创新主人翁意识和担当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激励学生担负起创新强国的责任,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创新改变生活”与“创新永无止境”的关系,使学生对创新的必要性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创新强国与万众创新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对创新强国、万众创新的构成要素有全面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优化课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厉害了,我的国》中,哪一幕让你印象最为深刻?说说你的想法。 生1:港珠澳大桥。很早之前,我便从新闻上知道,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 km。视频中展现了俯拍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蜿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