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0511

4《窦娥冤》课件(共2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5560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窦娥冤,课件,21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窦娥冤(节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知识。 2.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初步感受戏曲的魅力。 3.解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窦娥性格特征。 4.品味本色派的戏曲语言,欣赏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体会《窦娥冤》的悲剧意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窦娥冤》剧本来理解戏曲知识,初步感受戏曲的魅力。 2.品读文本,分析窦娥形象,理解典故含义及作用。 3.品味本色派的戏曲语言,体会《窦娥冤》的悲剧意蕴。 戏剧 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按作品类型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戏曲 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的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又遵循严格的体制,形式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角色 在角色分工上,杂剧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 剧本构成 杂剧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组成。 杂剧剧曲的编排有一定的程式,四折戏用四个套数,每个套数都有固定的宫调。 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1230 —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创作的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仅存十多种。《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当时的元朝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巩固统治地位。统治者和地主阶级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时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申冤。《窦娥冤》正是这一黑暗现实的集中体现和血泪控诉。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故事梗概 楔子 苦命女偿父债卖蔡家,无奈父抛孤女应京试。 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端云,乘机提出索要端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 第一折 蔡婆婆索债险遭害,张驴儿救人生歹念。 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两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开端) 第二折 张驴儿药死自己父,昏县官乱判葫芦案。 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发展) 第三折 窦娥临刑发誓愿,良善女子遭刑斩。 课文选的是第三折,“冤”是全剧的“眼”。 第四折 窦娥冤魂诉实情,千古奇冤得申雪。 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窦娥冤情得以伸雪。(结局) 作者先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错勘贤”“不分好歹”,却又写窦娥指天发誓,要老天彰显自己的冤屈,这是否前后矛盾? 这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能实现吗? 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