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2965

9.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课件23张)-八年级地理下册高效优质同步教学课件(人教版)

日期:2024-06-05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37237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教学课件,同步,优质,高效,下册
  • cover
(课件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国家重大标志性科学工程。自2017年启动至今,第二次青藏科考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为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2023年12月21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展(西宁)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学家,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首席科学家。 姚檀栋 复 习 课 气候变化影响下亚洲水塔失衡? 科考解读一 地球第三极 亚洲水塔 1、描述青藏地区位置和范围。 2、简单说明以下关于青藏高原别称的含义。 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  缩小 甚至干涸。 ②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当地  生态  的恶化。 ③水土流失、草场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 ▲ 2018年的冰崩堵江 减少 生态环境 气候变暖导致亚洲水塔固-液比持续降低,内流区水资源增加,外流区水资源减少,呈现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失衡。 ▲ 2018年的冰崩堵江 科考解读二 为应对亚洲水塔失衡提合理化建议。 青藏高原的风能“有气无力”? 青藏地区,年大风日数多达75天以上,一年有1/5的时间都是大风天,是我国范围最大、日数最多的大风区。 探究青藏地区多大风的原因 受不同纬度、地形地势、海拔等影响,各地大气受热不均。随着这一冷热循环过程,近地表的空气产生流动现象,风就形成了。 科普小知识 海拔高,高原山地气候,昼夜温差大,植被低矮且少 ▲ 哲古风电场现场 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利用风能资源,可以成为发展清洁能源电力的一个发展方向。 大家能想象左图是一棵树吗?它就是一棵被压得扁平的树,其实开花时还挺漂亮。它很聪明,不愿意长高,是贴地生长的。 科考解读三 寒冷、大风、干旱 青藏地区大部分属于什么干湿区? 青藏地区干湿程度是怎样的空间变化? 半干旱区 自东南向西北越来越干旱 高山草甸成为主要植被 科考解读四 列举青藏地区其他的清洁能源 太阳能 地热能 西藏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地热蕴藏量居中国首位,各种地热显示几乎遍及全区,有700多处,其中可供开发的地热显示区342处,绝大部分地表泉水温度超过80℃,地热资源发电潜力超过100万千瓦。 水能 青稞如何走上青藏高原? 青稞生长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和光照条件。青稞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在高海拔、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最佳的种植地区应该是海拔1500-2500米的山区或高原地区。适应于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可以在酸性或碱性土壤中生长。它是一种长日照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在青稞的生长季节中,每天需要有15-16小时的光照时间。 青稞主要种植在河谷的原因 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有利于青稞的良好生长。 雅鲁藏布江谷地 湟水谷地 青稞 _____ 来一场“火星之旅” 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诞生了,技术领先世界,又一超级工程 就在我国青海又一个超级工程横空出世,中国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诞生了,这就是冷湖火星营地,技术领先世界,这里遍地黄沙荒凉沉寂,看上去和火星高度相似,这里并非为了探索火星的科研工作而开展的,主要是商业营地,为接待国内外游客而建造的一个参观游览的场地。 在火星营地中,人们可以体验太空训练使用的失重模拟器和陀螺仪,还有能够遥控的小型探测机器人,当这些金属机器人在游客的操控下执行各种指令,人们也会有种错觉,如果未来生命体进化到半智能,也是现在的人类无法想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