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课时2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能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之间的关系。 4.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5.通过钠、镁、铝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知道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判断方法,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自主预习】 一、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电子能量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微点拨】 (1)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是。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 结构 与性质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最外层 电子数 一般小 于 一般大于 或等于 (He为 ) 稳定性 不稳定 不稳定 稳定 原子的得失 电子能力 易 电子 易 电子 得、失电子 化合价 只显 既有 , 又有 【微点拨】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属于非金属元素。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 实验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 1.方法导引 比较活泼金属失电子能力的实验方法: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 的难易程度。 2.钠、镁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比较 (1)分析预测 钠原子与镁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钠原子的核电荷数比镁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离核距离比镁 ,钠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比镁 ,单质钠与水(或酸)反应比镁更 。 (2)实验探究 ①通过实验甲说明钠与冷水剧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 ②实验乙中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镁与冷水 。 ③结论:钠与水反应比镁与水反应剧烈,钠原子比镁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3.钠、钾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比较 (1)分析预测 钠原子与钾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都是1),钾原子电子层数比钠 ,钾原子最外层电子离核 ,更容易 最外层电子,单质钾与水(或酸)反应比钠更剧烈。 (2)实验探究 ①实验现象 相同点:金属在水面上;金属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四处 ;发出“咝咝”的响声;反应后的溶液呈 。 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 并着火燃烧。 ②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 ; 2K+2H2O +H2↑。 (3)结论: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钾原子比钠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 【微点拨】 通常所说的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 【答案】一、1.由近及远 由低到高 2.2n2 8 2 3.4 4 8 2 失 得 不易 正价 正价 负价 0价 二、1.氢气 2.(1)少 远 强 剧烈 (2)①2NaOH+H2↑ ②很难反应 3.(1)多 远 失去 (2)①游动 红色 爆炸声 ②H2↑ 2KOH 【效果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元素。 ( ) (2)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 ) (3)不容易得电子的原子一定容易失电子。 ( ) (4)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其最高正价为+6。 ( ) (5)金属原子只有还原性。 ( ) (6)M层为最外层时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 ( ) (7)已知K的核电荷数是19,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 【答案】 (1)× (2)× (3)× (4)× (5)√ (6)√ (7)× 2.教材中描述“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当M层有电子时,K、L层是否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