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3448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同步授课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38496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学期
  • cover
(课件网) 世界、现在、过去、实际、平等、缘分、自觉、悲观、烦恼、方便、差别、执着、正宗、真相、觉悟、说法、障碍、因果、智慧、忏悔、解脱、开眼界…… 指点迷津、三生有幸、皆大欢喜、心花怒放、回头是岸、五体投地、不可思议、自由自在、自作自受、心心相印、大彻大悟、一尘不染、一刹那、无事不登三宝殿…… 它们全都来自佛教用语…… 我们的日常用语: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课程内容 COURSE VONTENT 思想活跃:裂变与整合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文艺科技:多元与创新 文学艺术与科技的新成就 中外交流:开放与保守 兼容并蓄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思想特点: ①儒家思想仍占据主导地位; ②佛道盛行,思想活跃多元; ③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呈繁盛之势 东汉末兴起 ,出现大量道教组织,如太平道等 两汉传入中国 ,汉明帝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 受到佛、道的冲击,但仍为主流;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 在民间广为传 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范缜反佛、北魏北周统治者几度灭佛; 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吸收佛、道理论 “三教并行” 韩愈复兴儒学 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历程 材料二:东汉末年,民间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道教,讲求修炼养生,长生不老,希望成为神仙。 材料一: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等观念,号召人们忍受苦难,到来世寻求幸福。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下层社会的庶民百姓不仅承受着各种战乱的痛苦,而且受着瘟疫、水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面对种种不幸,百姓不仅无能为力,而且求助无门。 ———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 材料二: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四: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1) 阅读材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难,需要寻求精神寄托; ③道、佛关心人们现实问题的解决,关注人的精神需求 ②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 ④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 “菩萨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4次),他推崇佛教达到高潮。 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迎请佛骨在唐末愈演愈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