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3708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88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人教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情感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首先,从题目来看,《芙蓉楼送辛渐》明确交代了诗歌的地点和事件,即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的场景。芙蓉楼作为送别的背景,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地点特色,也营造出一种凄美、离别的氛围。 在诗歌内容上,王昌龄以寒雨、江天、楚山等自然景象为依托,通过描绘迷蒙的烟雨和浩渺的江水,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这种氛围与送别的主题相得益彰,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真挚。 “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句,以寒雨和江水为媒介,将离别的愁绪与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平明送客楚山孤”一句,则以楚山的孤影为象征,暗喻了诗人与友人的孤独与离别之情。 在诗歌的后两句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冰心和玉壶为喻,表达了自己坚守信念、高洁操守的决心。这种决心不仅是对友人的承诺,也是对自己品格的坚守。 从艺术特色上看,《芙蓉楼送辛渐》构思新颖,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艺术精湛的送别诗。它不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这首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古诗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赏析方法,包括诗歌意象的识别、情感的体会和诗歌语言的品味。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形成自己的理解。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能够欣赏和感受古诗的美。 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了解并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古诗赏析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意境的把握。 古诗赏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 诗歌深层意象和情感的体会与领悟。 学生独立赏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歌内容、作者介绍、背景资料、赏析提示等。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音频。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送别朋友时,常常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情感吗?” 学生:“写信、写诗、喝酒等。” 教师:“非常棒!其中写诗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深情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离别之情的。” 2. 诗歌朗读与初步感知 教师:“首先,请大家跟随录音,一起朗读这首诗。” (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教师:“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朗读,并思考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我觉得这首诗很悲伤,因为诗人在送别朋友。” 教师:“确实,诗歌中确实流露出了离别的悲伤情感。那么,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3. 诗歌赏析与深入理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首先,请大家找一找诗中的意象,并尝试理解它们的含义。” (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意象并交流理解) 学生:“我找到了‘寒雨’、‘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