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8630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情检测(含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78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
  • cover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某校文学社举办“恰同学少年时,扬中华诗文志”语文知识比赛,下面是部分考题,请你阅读后回答。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8分) 生命从一开始就是倒计时,不要让无谓的suǒ事耗费有限的生命燃料。不值得做的事情,最好不做或尽量少做。那样(    )浪费时间和精力,(    )会给你自己释放□忙碌□的错误信号,让你得到表面的自我慰藉和虚幻的满足。等你清醒过来,就会发现该做的事情都还没有做,而岁月的痕迹早已爬满脸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suǒ(  )事         慰藉(  ) 2.语段方框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双引号 B.书名号 3.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4.下列与“时间和精力”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生命燃料 B.错误信号 C.慰藉和满足 D.清醒过来 5.古诗文默写。(7分) (1)“,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虽遭遇人生挫折,却并不消沉,他认为旧事物必然被新事物所代替,并以此来劝慰好友白居易。(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诗人耳闻更鼓咚咚响,看到道路上行人无踪影;边城荒芜秋风凉,又听见孤雁哀鸣。于是诗人吟出了“,”的诗句。(杜甫《月夜忆舍弟》) (3)《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的诗句是:“,。”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古文阅读课上,围绕“济世安民”这一主题,老师选出了下面两篇文言文。 【甲】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9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_____,自号醉翁,北宋文学家。(1分)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C.颓然乎其间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被山环绕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B.文章多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使其对自己更多了一些自信和满意。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象,“醉”是根本。 9.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