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88844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6899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西省,次月,解析,试题,历史,第二
  • cover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时期,楚国国君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战国时期,屈原却认为“帝高阳(颛顼)之苗裔兮”,表示楚人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代。这说明( ) A.华夏观念日益增强 B.宗法分封制已建立 C.百家争鸣影响深远 D.三纲五常思想形成 2.据考证,秦王朝设置的36郡,大致有三种情况:因袭战国时期各国故郡17个;征服六国新旧国都改置的郡9个;重要地区或交通要道新置郡10个。据此推断,秦朝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 ) A.实现了各地均衡分布 B.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C.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 D.凸显了秦国故地优先原则 3.如果观察者稍用想象力,即可以闭目看出在制造这些陶塑兵俑时,哲学家、艺术家、匠人曾与成批的占卜者以及数以百千计的军官在集思广益、摩肩抵掌的研磋情景。这地下人像的工程,自设计至施行不可能没有全面交换意见,然后在技术上不断协商侥幸而成。兵马俑的制作及其展示的场景,反映出( ) A.秦始皇的专制与暴虐 B.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形成 C.秦朝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D.集权制度高度的动员水平 4.史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结合所学分析,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②汉初经济之凋敝 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④“汉承秦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A.诸侯势力威胁中央政权 B.王国数量快速增加 C.推恩令加强对地方控 D.西汉王朝走向分裂 6.《汉书》记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讫于元始(汉平帝年号),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儒家学说的发展与成熟 C.国家取士政策的调整 D.社会经济的恢复与繁荣 7.东汉光武帝时期,三公高高在上,享受一万石的俸禄,却没有实权。尚书台长官尚书令掌管朝廷大权,却没有三公的地位,俸禄只有一千石。东汉前期这一局面反映出( ) A.中央决策机构日益臃肿 B.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C.外戚专权受到一定遏制 D.贵族等级体系日趋严格 8.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9.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仿照汉族社会的士族制度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费族定为第等的高门士族,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这一举措 A.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B.奠定了唐盛世的经济基础 C.彻底消除了民族矛盾 D.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10.据《新唐书》记载,唐朝后期的节度使经常是“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者是“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而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谓之姑息之政”。这表明唐朝后期( ) A.皇帝成为傀儡 B.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C.国家四分五裂 D.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隋炀帝即位后,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为此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在开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