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 第7课时 认识梯形 教学设计 课 题 认识梯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 7 单 元 第 7 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梯形,了解梯形各边的名称,掌握梯形的特征,认识等腰梯形。 2.会画梯形的高,认识直角梯形。 3.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 认识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 建立梯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画梯形的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课学习梯形的初步认识,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梯形的特点。 核心素养 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概括”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在下面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特点。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提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在图中找出梯形吗? 学生自行找出图中的梯形。为了让大家把梯形看得更清楚,把它描了下来。 总结:像这样的四边形是梯形。梯形也是四边形。 提出质疑:你知道梯形有什么特点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一:初步认识梯形 初步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并掌握梯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例9图。 1. 画梯形,认识梯形。 (1)提问:同学们,根据你观察的梯形,你能不能在方格纸上也画一个梯形? (2)学生自行画梯形。 (3)引导:大家画的图形明明形状、大小都不一样。观察这些梯形,都有什么共同点? (4)强调:梯形也有4条边,4个角。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5)总结:在数学上,我们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对比 (1)提问:同学们,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2)学生独立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引导:观察它们的构成。 (4)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都是四边形、有四个角。 (5)提示:观察它们边的特征。 (6)总结:不同点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7)引导:同学们,其实梯形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 (8)讲解: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分别的意思是如果一条边是上底,那它所对应的就是下底,上底和下底是一种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短的那条称上底,长的那条称下底。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 (9)提问:你能把你画的梯形标上它各部分名称吗? (10)学生自行标出梯形各部分名称。 3. 认识等腰梯形 (1)提示:量一量梯形中两条腰的长度,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己测量。 (3)引导:用直尺测得两腰都是2厘米,即两腰长度相等。 (4)讲解:像这种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等腰梯形中,腰的长度可以和一条底的长度相等,也就是说等腰梯形可以有三条边的长度相等。 任务二:认识梯形的高 掌握梯形的高的定义,会画梯形的高。 【设计意图:掌握梯形的高的定义,认识直角梯形,引领学生逐步加深对梯形的认识,为之后进一步探究梯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1. 认识梯形的高。 (1)引导:在梯形的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线。可以在上底上取点,也可以在下底上取点。 (2)学生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