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92095

第15课 驿路梨花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11292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驿路,梨花,15课,处处,雷锋精神,代代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驿路梨花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勾画人物,粗知故事。 2.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3.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难点:按时间顺序还原故事,感受作者巧用悬念和误会及插叙的写法,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探寻“梨花之美”,弘扬雷锋精神。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夯实基础知识) 任务一 字词清单 读准字音 寨( ) 撵( ) 扛( ) 驿路( )迷茫( ) 陡峭( ) 露宿( )竹篾( ) 简陋( ) 悠闲( )修葺( ) 晶莹( ) 折损( ) 理解词语 迷茫: 。 简陋: 。 恍惚: 。 香气四溢: 。折损: 。陡峭: 。修葺: 。 任务二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作家。其作品多描写 ,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代表作有小说《鹿衔草》《驿路梨花》等。 背景链接 作者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在西南边疆四十余年,足迹踏遍云贵高原。 1977年秋,党中央重新提出学习雷锋精神。作者想起边疆许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及默默为小茅屋做事的人,一股无形的力量使他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任务一 理清文章结构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8): 。 第二部分(9~12): 。 第三部分(13~27): 。 第四部分(28~36): 。 第五部分(37): 。 任务二 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与小茅屋有关的人物,并概括他们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以及他们做这些事的目的。 人 物 与小茅屋的事件 做事的目的 “我”和老余 借宿小屋;和瑶族老人一起给房顶加草、挖深排水沟 瑶族老人 感激、回报曾受到的照料,也为方便后来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照管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 学习雷锋精神,给过路人避风雨 梨花 照料小茅屋 2.分别以“我”和老余的行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梳理故事情节,并揣摩本文记叙顺序的妙处。 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 以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维护的过程先后为序: 任务三 欣赏构思 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找找看,文中描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 设置悬念概念: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使读者急切期待和强烈关心结果而阅读下文。作用:① ;② 。 学习任务单 悬念一:“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猜想:①_____误会一:②_____悬念二:瑶族老人解释自己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误会二:遇上一群哈尼小姑娘,以为其中一个是梨花且是小茅屋的主人。悬念三:哈尼小姑娘告知房子是解放军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这个房子呢?释疑:③_____,建小茅屋方便过路人。 2.设置这些误会悬念有什么好处? 任务四 问题释疑 1.找出文中提及“梨花”的句子,并结合具体语句理解“梨花”的丰富含义及作用。 具体语句 含义及作用 (第4段) 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一弯新月……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第6段) 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第24段) (第27段) 虚实映衬,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与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第37段) 2.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任务五 把握文章主旨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