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第17课《 家乡的老房子 》 教材分析: 《家乡的老房子》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房子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艺术审美与技术工艺的综合体现。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从古至今,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造就了纷繁多样的房子,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老房子,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从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中体会我国的多元文化和人们的审美追求。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过多次对人物,植物,静物进行写生的经验。他们的观察能力逐步增强,善于运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现所见所感,也学习了一些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老房子,以及欣赏各种图片资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然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景物写生的机会还很少,因此会在构图、取景等方面出现问题。可以实地分析景物的透视现象,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构图方式的多样和统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老房子的特点,感悟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美感,用写生摄影等表现方式发现、记录老房子的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和调查老房子背景,感悟老房子的艺术内涵,用摄影、写生等方式,表现家乡的老房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老房子了解,让学生感受家乡建筑别具风格的古朴美,增强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进一步树立对民居等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风格多样的老房子的美,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用多种艺术媒介表现老房子的美。来 难点:感悟老房子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学习表现老房子的构图取景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微视频、音频、课件、绘画工具 2.学生准备:老房子的照片、铅笔、橡皮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它记录着我们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幸福和欢乐。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曾经的老房子被一栋栋的高楼大厦所代替。今天就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穿越到爷爷奶奶儿时的家,去寻找曾经给他们留下了美好记忆的老房子。出示课题:《家乡的老房子》 二、欣赏与探究 (一)寻———寻找老房子 1.展示几组学生身边的老房子,让学生感受老房子的特点。 老房子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老房子和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2.展示青岛的老房子 (二)赏———赏析老房子 1我们寻找了身边的老房子,以及青岛的德国式建筑,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样式的老房子。 简单介绍:老宅门 青砖、灰瓦、木门,朴素中略带风雅,展现了中华民族大众百姓的含蓄与质朴。 江南水乡 这里的老房子为什么选用白墙黑瓦? 福建土楼 土楼的环形设计有什么好处? 江西吊脚楼 为什么高悬于地面呢? 我们欣赏了不同风格的老房子,他们的材料风格是不一样的。现来让我们一起伸出手指,去感受一下建筑中那律动的线条吧!用手指书空,沿着建筑的外形描线,你有了怎样的发现?(不同的线条之美) 2、合作探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老房子的图片,同学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赏析 (1)对比瓦片的线条和窗户的线条组合方式有何不同? (2)对比下面砖墙的线条和下面石条的线条排列有何不同? 教师通过草稿箱推送合作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后,发布学习成果,并全班交流。 线条的组合方式:曲直、疏密 长短 砖墙的线条和下面石条的线条排列体现有序性 3、教师总结这些曲直、疏密、长短、有序、等等都是点线面组合变化中带给我们的节奏美感。(板书 节奏美) (三)绘———描绘老房子 我们了解了线条的节奏美现在让我们小试牛刀吧 1、初次描绘:从观察到实践,让我们快速地用富有节奏变化的线条来简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