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95323

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0221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届,质量,解析,原卷版,试题,历史
    齐鲁名校大联考2024届山东省高三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 本组卷网,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江苏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145座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生产工具在男性墓葬中共发现了28件,在女性墓葬中只发现了6件;纺轮都出自女性墓中。这说明当时( ) A. 手工制造技术高超 B. 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 国家形态初步具备 D. 社会分工已经出现 2. 东汉时期,鉴于世人传抄的儒家经典多有讹误,议郎蔡邕奏请皇帝批准,把《易》《书》《诗》《礼》《春秋》等刻在石碑上,为人们提供经书的正确版本。此举在当时有利于( ) A. 造纸技术普遍推广 B. 五经被各险层认同 C. 民众传承传统文化 D. 儒学复兴运动发展 3. 唐开元年间,扬州刺史赵匡在《举选议》中言:“(朝廷)收入既少,则争第急切,交驰公卿,以求汲引,毁髻同类,用以争先……势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 A. 门阀士族垄断了科举制度 B. 官僚贵族分享取士的权力 C. 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D. 选官制度维护了皇权稳定 4. 如表为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织品(万匹)和丝绵(万两)租税额和上供额的数据(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 地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其中两浙路 租税额 绢 37.39(万匹) 48.48(万匹) 23.28 38.06(万匹) 50.42(万匹) 25.01, 丝绵 35.55(万两) 52.64(万两) 21.71 上供额 绢 27.11(万匹) 72.16(万匹) 30.79 18.32(万匹) 81.21(万匹) 26.46. 丝绵 5.12(万两) 9488(万两) 68.17 A. 丝绵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B. 丝织业重心呈现南移的态势 C. 南方纺织技术水平超越北方 D.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蓬勃发展 5. 1843—1893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除台湾和满洲)的比例在长江下游地区由7.4%增为10.6%,在长江中游地区由4.5%增为5.2%,在长江上游地区由4.1%增为4.7%。以上数据反映出当时( ) A. 城乡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 小农经济正在加速解体 C. 长江流域成经济中心 D. 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6. 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饬令推行《时务报》,全国多省官员札饬效仿,推广热潮兴起。戊戌变法失败后,《农学报》《蒙学报》等论学类维新报刊由于倾向传播新学,无损体制,仍然受到晚清官员的推广。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层( ) A. 重视对大众的思想启蒙 B. 寻求合理化的治理方式 C. 对报刊的认知发生改变 D. 与维新派合办维新报刊 7. 1916/年1月,上海某通俗中文夜社开讲演会,讲演内容大致如图所示。这表明该夜社致力于( ) ●“吾国今日之地位危险状况已达极点,愿国民人人具有自立之能力,免招外侮” ●"智仁勇三者为人立身之大本” ●“人不识字不啻堕身于苦海,苟欲诞登被岸,非至通俗夜社不可” ●“欲享家庭真牵福必先莱除种种旧习慣” ●“节糜(靡)費以济正用” A. 宣扬儒家学说维护专制 B. 开启民智探寻救国道路 C. 普及白话文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节俭反对社会旧道德 8. 1939年颁布《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规定“男女婚姻以本人之自由意志为原则”“禁止包办强迫及买卖婚姻,禁止童养媳及招赘”等。这些规定的实施( ) A 使妇女彻底摆脱了封建束缚 B. 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C. 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 D. 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全面变革 9. 如表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