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795417

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53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 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 3. 分析人物的对话,结合人物经历,从虚词和句式等角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4. 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从虚词的角度读出人物心理,把握性格特点。 2. 学会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言虚词的传情达意的作用。 2. 从细节之处品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智勇双全的关羽在他辉煌的一生中也有失败的经历,那就是“大意失荆州”,最终败走麦城。在这场战争中,关羽的对手是谁呢?就是吕蒙,很多人说吕蒙足智多谋、略胜一筹,然而,当初他可不是这样一个能人。那他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呢?这就离不开孙权对他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孙权劝学》。 二、作家作品介绍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什么叫编年体通史呢?就是指以年代为线索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 三、朗读课文 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法宝是朗读,多读可以培养语感,有利于理解。在朗读时,要读准字音和停顿。同学们可以跟随朗诵一起来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wéi)/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四、疏通文意 1. 疏通文意,概括大意。 要想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我们得先理解文本意思。疏通文意的方法有两个: ①参考注释,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②翻阅相关资料查询。 课前同学们通过导学练习可以理解文章大意:这篇文字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 2. 认识人物 《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孙权(181-252年),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吕蒙(178-219年) ,字子明,东吴国大将。少时以胆气称,后发奋苦读,智勇双全。 鲁肃(172—217年),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孙权劝学》文章短小,如果需要将这个故事拍摄成一个短片,根据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三个小镜头,分别是:【镜头一:孙权劝学】、【镜头二:吕蒙就学】和【镜头三:鲁肃赞学】。从文字篇幅来看,文章详写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 五、内容探究———品读镜头中的人物语言 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的身份,就好比一个国家的总统、国防部长、国务卿。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到1800年前的东吴皇都,跟着三个镜头进入故事现场。课文共7句话,主要以对话的方式呈现,记录了人物的言和行。同学们可以练习朗读人物语言,注意三个不同角色的不同身份、不同语气,揣摩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在孙权劝学和鲁肃赞学这两个镜头中有两组对话,同学们可以练习朗读,模拟镜头场景。 【镜头一:孙权劝学】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