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 2.3《太阳与太阳能》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起始,通过互动研讨的形式,引领学生关注风能及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有效运用,使学生理解人类如何将风能转换为其他类型能源以满足各种需求。随后,借助资料解析手段,采用思维导图模式展示风能的多种转化路径,让学生亲身感受风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并由此推断出风力是影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形成的重要因素。最后,学生们亲手设计并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在测试发电机实际效能的基础上,根据发电效率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同伴的作品进行反思与评价,从而培养他们勇于表达、乐于分享的科学精神,以及对日常生活现象保持敏感度,关注与科学紧密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的习惯。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对于风能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多数人已知晓一些风能的应用方式。然而,本课程的关注焦点不仅限于风能的利用手段,更深入到能量转化的过程,以及激励学生立志刻苦钻研科学技术,积极探索开发宇宙空间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在学习关于“太阳与太阳能”的课程内容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如对自然界能源的认知,以及对太阳能初步应用的理解,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从心理特点上看,六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探究欲望,喜欢参与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太阳能的转化原理和利用方式,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让他们亲手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有助于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实验技能。 三、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2)科学思维:能举例描述或采用概念图的方式表述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现象。 (3)探究实践: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模型。 (4)态度责任:能依据使用效果对热水器模型进行完善。 四、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人类利用太阳能实例的图片,剪刀、胶带、细线、黑墨水、木片、锡纸、纸板、玻璃试管、橡胶塞等自制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 难点:能举例描述或采用概念图的方式表述太阳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现象 六、教学过程 ⑴讨论。 师: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那么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有哪些可以服务于人类的资源呢? 生:月球的表面不是坚硬的岩石,而是覆盖了一层松散的土壤,科学家称之为“月壤”。经研究分析发现月壤里存在多种矿物成分,包括铁、钙、镁、金、银、铅、锌、铜等元素,而且月壤中还含有大量的聚合反应的重要原料,这些资源可以为人类所用。 师:说到月壤,大家肯定会想到嫦娥五号,它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2020年年底,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1731克月壤,这是人类月球无人探测样本容量的新纪录,上一个纪录是苏联“月球24号”月球探测器于1976年创下的170克样本量,已经保持了足足44年。嫦娥五号的月球之行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说明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相信不远的将来,月球上的资源一定会被人类所用的。 生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火星上有大量的水资源…… 生2: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其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相当于在太阳的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发出耀眼的光芒和巨大的热量,照射到地球的太阳光携带的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重要宝库。 师:刚才大家都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