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 2.5《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核心聚焦两个维度:一方面,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物品及可循环利用的资源类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回收再利用意识,促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养成良好的回收习惯;另一方面,深化学生对资源保护紧迫性的认识,让他们能够自信地陈述个人在节约资源方面可以实施的方法策略,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穿越历史长河,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无不依赖于大自然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其中大量资源具有非再生特性,凸显了资源管理的严峻性。因此,在教育进程中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至关重要,这要求人们学会科学合理地开采矿产资源,追求高效利用,并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同时坚定地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焦点议题、主动承担起环保责任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使命的情怀与担当。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逐渐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开始由具体形象转向抽象概括。在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接触过基础的自然资源概念,了解了一些常见资源的类别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了对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朴素认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六年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愿意参与实践活动,且社会责任感有所萌芽,他们对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资源利用状况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意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年龄和阅历限制,他们对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开发利用的复杂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方法上,此阶段的学生更擅长通过探究式学习,借助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 三、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人类利用资源的不同行为带给环境的不同影响。 (2)能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具体做法,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 (3)能指出身边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举措。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活中人们回收利用资源的例子。 (2)材料准备:准备1至3种身边闲置物品,为体验跳蚤市场活动做准备。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举例说明人类利用资源的不同行为带给环境的不同影响。 难点:能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具体做法,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讨论。 师:纵观历史,人类利用的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基本上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的,其中的很多资源都属于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有些资源已经面临枯竭,我们必须节约使用。那么,对于那些可以再生的资源,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使用,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以水资源为例,谁能来谈一谈? 生: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够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淡水资源却不多。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生产。其次,淡水资源只占总水量的2.5%左右,其中的很大部分被冻结在远离人类生活区域的南北两极和冻土中无法利用,只有少部分散布在湖泊、江河和地底的淡水能够被利用。与地球总水量比较起来,这部分淡水只占0.26%左右,真如九牛一毛。再加上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等对水的污染,可以说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使用,就会造成淡水短缺。据有关部门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当今世界水资源短缺严重。如果人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世界上的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