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十二课 民族大团结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1课,主要讲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本课共包含两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推动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本课内容承接上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的梦,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有助于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快地实现中国梦;还为下两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作了铺垫,三课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单元主题推进,对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先前已经学习了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探索历程,知道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辛努力,最终带领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在上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了解了各朝代的民族政策,知道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史实;经过反复练习,八年级学生也具有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交流和合作探究等方式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此外,学生坚定热爱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基础。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 2.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依据我国国情建立的,明确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示意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利用图片和音像材料,了解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各民族共同发展,分析民族政策对国家统一的影响,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 2.学习方法:观察法、史料研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出示七年级历史单元主题)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辽宋夏金元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明清是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时期。同学们,观察七年级历史单元主题,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主旋律是什么? 【学生行为】围绕单元主题讨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教师导入】同学们说得很好!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新课讲授 第一篇 团结统一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一: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