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02655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课件(共4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5-2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9365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哲学,必修,统编,政治,高中,社会
  • cover
(课件网) 原理总结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温故知新 原理总结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原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方法论】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价值观(第6课) 辩证唯物论(第2课) 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 《哲学与文化》框架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的本质 社会历史的发展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法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方法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世界观】 第五课 知识框架 1、人民群众的内涵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地位是什么 4、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如何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自主学习 5.3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政治认同: 认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科学精神: 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区别,理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公共参与: 在实践中要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核心素养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 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按照这一观点,中国历史完全是由孔孟老庄、秦皇汉武等大人物创造的。 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各解放区人民以无比巨大的热情,以源源不绝的人力物力给予前线以空前规模的支援。据统计,仅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 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评价:是唯心史观。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认为社会意识决定了社会存在,因而是错误的。 评价:是唯物史观,正确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围绕着人在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