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05404

花城版三年级下册第4课 多彩的乡音(二 )教学设计 (表格式)

日期:2025-10-1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9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花城,三年级,下册,4课,多彩的,乡音
  • cover
课题 第四课 多彩的乡音(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梦中的颉吉》、《端午节》,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 3.知道五月五是什么节日。 4.了解端午节节日的来源,都举办什么活动庆祝。 5、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关。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6.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各和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 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 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歌曲和乐曲 教 学 内 容 与 过 程 导入新课 聆听《梦中的颉言》 1. 听吹曲回答问题: (1)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 (2)听到的歌曲是哪个民族 (3)这个民族在哪个地区 2.介绍蒙古: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看“还水草而迁徙”的 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讲授新课 一、《梦中的额吉 》 1.欣赏或曲回答问题: !)思考一下这首取表达了什么情感 2)打吉在静语中的含义是什么 3.歌曲肯景; 来自内蒙古草原的孩子乌这木八岁时候,妈妈因交通事故离开了他,而在这不久之后爸爸也因为意外抛下了年幼的他。小小的乌达木一天天长大,他没日没夜思念着他的爸爸妈妈,现在的他很少说话。每当他啦起这首歌,就会默默地潸然泪下。 5.学唱《梦中的额言》旋律,体验音乐特点。 (1)请听老师弹琴,随琴声哼咁。 (2)学生自由演唱。 二、聆听《端午节》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呢 1.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把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我们一起欣高了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瑞午节》 说一说你听完这首歌曲的感受 3.学唱瑞午节》旋律,体验音乐特点。 (1)跟音乐学曲,欣需歌曲旋律 (2)请听老师弹琴,感受音乐节套。 (3)听老师轻声"吧,学生跟吧 三、演唱展示 全班大合吧 拓展延伸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颜音装饰。 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 2.关于瑞午节习俗的资料: 端午节,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年轻人一般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其实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家,者鸡 蛋、赛龙舟、沐兰汤、带葫芦。 1、吃粽子 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2、赛龙舟 赛龙舟,是嘴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厄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居原投江开去,许多人划船退赶 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下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 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梦中的额吉》、《端午节》,你们还记得五月五是什么日子吗 你还能想象出大享原的美丽画面吗 生活的美丽等着你。 第二课时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听《瑶家儿童爱唱歌》进入课堂,师生问好。 活动2【讲授】激趣发声 二、激趣发声: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听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 生:轮船。 请同学们站起来(模仿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