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06557

北师大版一下5.2《采松果》(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9052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一下,采松果,课件,教案,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采松果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内容分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教科书创设了“采松果”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感受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小猴摘桃。 (2)猜一猜。 2.导入新课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猜猜它是谁?课件出示:它的身子很灵巧, 身上穿着灰皮袄, 树上走树上跑, 还在树上睡大觉。(打一动物)学生猜一猜:松鼠。师:秋天到了,松树上结了很多松果,为了储备过冬的食物,松鼠妈妈决定带着小松鼠一起去采松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它们辛苦劳动的成果吧!板书课题:采松果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通过交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究新知 任务一: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师:大家看看,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分别采到了多少个松果?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学生2: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1: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学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师: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二:解决“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课件出示: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师:谁能解决这个数学问题?请列出算式。学生:25+4。师:25+4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呢 分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学生1:我用小棒代替松果,先摆2捆5根,再放4根,一共有2捆9根,也就是29根。学生2:我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拔2个珠,个位上拔5个珠,表示25,加上4,就在个位上再拨4个珠子,所以25+4=29。师:观察小棒和计数器,你发现更简单的计算方法了吗?学生: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5+4=9,所以25+4=29。师:我们解决了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之后,要写上单位和答语。师生一起口答。师:在计算像25+4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时,先把一位数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所得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 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任务三:解决“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课件出示: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列出算式。学生:25-4。师:为什么用减法?学生:比多少用减法。师:对,比多少,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来计算。那么25-4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说说?学生1:我摆小棒,先摆2捆5根,拿走4根,还剩2捆1根,也就是21根。学生2:我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拔2个珠,个位上拨5个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