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07465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5-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0次 大小:11814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地理,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学年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举例说明、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及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作用。(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及结合资料,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特点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情境] 阅读教材P.80—P.84图文内容。 任务1:教材P.80图5.2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 任务2:下图为湖泊演化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完善图中横线中的内容,并理解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 任务3:下图为森林采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示意图,完善图中横线中的内容,并理解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要素组成,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自然界中各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主要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过程完成。如下图所示: 图1 水循环过程  图2 生物循环过程 图3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图4 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关系 (1)水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水文要素为中心,水文条件以河流因素为主,对地形、土壤、气候、生物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河流多河流少地形多流水侵蚀、沉积地貌少流水侵蚀、沉积地貌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大土壤水分含量小气候空气湿润空气干燥生物植被覆盖好植被覆盖差 (2)生物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生物要素为中心,其中的植被状况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植被覆盖好植被覆盖差地形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好有机质含量低,肥力差气候空气湿润空气干燥水文含沙量低,径流量稳定含沙量大,径流量变化大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地壳运动为中心,其中地形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形条件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速和水能资源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等方面。 2.自然环境的整体表现及意义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要素组合及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均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具体分析见下表: 自然环境整体性问题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迁移。( ) (2)“大河滔滔,泥沙俱下”反映的是能量交换过程。( ) (3)生产功能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独立完成的。( ) (4)厄尔尼诺现象现已为世人所关注。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种种灾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2.将黄山对应的要素组合连线。 2007年9月15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