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07470

第1章 问题研究——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 学案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4次 大小:25907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地理,高二
    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1.能识别月相,说出月相变化规律。(地理实践力)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人造月亮实验,并发表自己的观点。(综合思维) 3.通过人造月亮的实验资料,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 学习任务 目标一:阅读教材和结合生活经验,了解月相。 [情境] 阅读教材P15资料1和图1.20。 任务1:一个月中,月相有什么变化规律。 任务2: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结合教材图1.20,在下图中完成月相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月相变化口诀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凸面((右侧))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凸面((左侧))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2021年11月19日(农历十月十五)傍晚,小玥在广州观赏了月偏食。此次月偏食从北京时间15:18开始,18:47分结束,在17:02达到食甚(月偏食阴影区最大的时刻)。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月偏食时,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下列四幅图中,与食甚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开展简单的月相观测能估算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读“月相观测活动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观测者叠放拳头可用于( ) A.估算观察地的纬度 B.估算月亮的高度角 C.确定月亮的水平方位角 D.确定月亮与地球的关系 4.图示月亮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阳历的月初 B.农历的月初 C.阳历十五左右 D.农历十五左右 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6日时左右,淅江台州报道了一场特殊天象“火星合月”,这是火星和月亮在各自轨道上最靠近的时候,在地球上看到两者在同一直线上的现象。据此完成5~6题。 5.这一天的农历日期最可能是农历十月的( ) A.初五 B.十五 C.二十五 D.初一 6.此时,月球的亮面朝向应为(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目标二:运用材料,分析人造月亮的利弊,并针对是否需要人造月亮提出自己的观点。 [情境1] 阅读教材P.16材料2。 任务1:为什么人造月亮的亮度远比月光强? 任务2:扩大人造月亮照亮地表范围的可能性有多大? 任务3:为什么纬度较高地区的居民更希望有人造月亮? [情境2] 阅读教材P.16材料3。 任务1:人造月亮对人类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任务2:除资料所提到的科学家的担心外,人造月亮还可能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任务3:综合以上任务的学习,你认为人类是否需要人造月亮? 天象奇观:2021年11月19日17:02-18:47,天空出现血月,就是天空中出现红色的月亮。红色月亮一般是发生月全食的时候出现的,这是因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地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据材料完成1~2题。 1.地球遮住了太阳的光芒,地影落在了月球上,形成了月食,这表明( ) A.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 B.月球绕着地球转 C.八大行星运动具有共面性 D.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2.红色月亮的现象,与之有关的是( ) A.大气的吸收作用 B.大气的散射作用 C.大气的反射作用 D.大气的保温作用 下图示意某地太阳总辐射量与地面反射量的逐日变化多年平均状况。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南半球中纬 B.南半球高纬 C.北半球中纬 D.北半球高纬 4.图示地区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是(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5.与其他月份相比,该地2月份( ) A.晴朗天气少 B.阳光强度大 C.地面积雪多 D.白昼时间长 【学习总结】 2 人类是否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