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07613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一、二、三章)阶段性检测A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04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8977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阶段性,原卷版,检测,人教,三章,第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二、三章)阶段性检测A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9~10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或不选的得0分。 1.某地某天的气温变化趋势如图甲所示,细颗粒物(等)的污染程度为中度,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在11:00和14:00的空气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乙所示,横坐标v表示分子速率,纵坐标表示单位速率间隔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移动是由于细颗粒物分子的热运动 B.图乙中实线表示11:00时的空气分子速率分布曲线 C.细颗粒物的无规则运动11:00时比14:00时更剧烈 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细颗粒物的平均撞击次数14:00时比12:00时多 【答案】D 【详解】A.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移动是由于空气分子的热运动与气流的作用,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实线对应的速率大的分子占的比例越大,对应的气体分子温度较高,所以图乙中实线表示14:00时的空气分子速率分布曲线,B错误; C.温度越高,细颗粒物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细颗粒物的无规则运动14:00时比11:00时更剧烈,C错误; D.14:00时的气温高于12:00时的气温,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大,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细颗粒物的平均撞击次数较多,D正确。 故选D。 2.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M,阿伏加德罗常数NA,地面附近大气压强p0,重力加速度大小g。由此可以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 ) A. B. C. D. 【答案】A 【详解】设大气层中气体的质量为m,由大气压强产生 mg = p0S 即 分子数 故选A。 3.将两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分子A、B,从x轴上的坐标原点和r1处由静止释放,如图甲所示。图乙为这两个分子的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变化的图像,当分子间距分别为r1、r2和r0时,两分子之间的势能为、0和,取间距无穷远时势能为零,整个运动除分子间的作用力外不考虑其他外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分子B到达坐标r0时,两分子之间的分子力为零 B.分子B的最大动能为 C.两分子从静止释放到相距无穷远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 D.当两分子间距无穷远时,分子B的速度为 【答案】D 【详解】A.两个完全相同的分子由静止释放后,A分子向左运动,B分子向右运动,运动性质完全相同,当它们之间距离为时,分子势能最小,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此时B向右移动,则A向左移动,则有 此时B分子的坐标应为 故A错误; B.两分子之间势能为时动能最大,减少的势能为 根据能量守恒,减小的势能转化为两分子的动能,故分子B的最大动能为 故B错误; C.分子势能是标量,且正负可以表示大小,故它们之间的分子势能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误; D.当分子间距无穷远时,减少的势能全部转化为两分子的动能,则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高度为h的薄圆筒,某次工作时将筒由水面上方开口向下吊放至深度为的水下,已知水的密度为,重力加速度,大气压强为,桶内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且h远小于H,忽略筒内气体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密度随深度的变化,保持H不变,用气泵将空气压入筒内,使筒内的水全部排出,则压入气体的质量与筒内原气体质量的比值约为( ) A.8 B.7 C.6 D.5 【答案】A 【详解】设在的水下桶内气体占据空间的长度为,压强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解得 h远小于H,所以增加气体后,压强不变,温度不变,增加的气体的体积为 原来气体的体积为 压入气体的质量与筒内原气体质量的比值约为 故选A。 5.如图所示为一温度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