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10704

第四章声现象单元检测(含解析)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1120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四章,现象,单元,检测,解析,2023-2024
  • cover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C.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D.吹奏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同学们听老师讲课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3.我们能分辨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主要是依据(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声速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 B.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C.中国宇航员在空间站太空授课时,太空中的陀螺比在地球时质量大 D.飞机的机身采用了极轻的碳纤维材料,说明该材料密度小 5.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 A.放在课桌上的笛子没有振动 B.发出悠扬声音的笛子空气柱振动发声 C.空中飞行的蜜蜂翅膀振动发声 D.在池塘边“呱呱”叫的青蛙鸣囊振动发声 6.学校升旗仪式中经常出现声音含混不清的情况,小明思考后认为既可能与话筒、功放的设施有关,也可能与喇叭音箱设立的位置有关。如图学校操场围成一个150m×70m大小的矩形,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小明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发现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7.影响声音传播速度大小的因素是( ) A.发声物体的材料和结构 B.传播声音的介质 C.声源振动的频率 D.声源振动的幅度 8.在迎新年联欢会上,某班表演了男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中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声音的响度大 B.音箱放出的伴奏声和学生的合唱声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C.欣赏合唱期间,同学们要保持安静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D.如果两位学生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两人的声音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将不同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时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B.乙、丙的音色相同,音调不同 C.丙、丁的响度相同,音调不同 D.甲、丁的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10.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三、填空题 11.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快慢 (“相同”或“不同”).人们平时相互交谈的声音是依靠 传播的. 12.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主题活动中,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党史,她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同学们了解了党史,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 13.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14.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来自亚洲45个国家(地区)代表团的运动员齐聚杭州。开幕式上习总书记发表讲话,习总书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开幕式上来自全球的亚运数字火炬手,在数字世界与现实同频共振,共同点燃亚运主火炬塔,现场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说明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大。 15.演奏钢琴时能听到声音是琴键敲击琴弦使其 发出的,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