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1101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日期:2025-09-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4697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近代,二轮,统编,历史,高考,--2024届
  • cover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识概述: 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三大特征”: ①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主题。 ②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 ③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3、“四个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学“制度”。 ③1915年到1919年,学“思想文化”。 ④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4、近代前期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②20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第一章 从睁眼看世界(1840)到维新变法思想(1898) 一、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朝野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②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他的主持编订《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四洲志》介绍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③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夷制夷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洋务运动:主张学习 外国科技。 二、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⑴出现背景: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⑵代表人物: 康有为:①著作:《孔子改制考》;②宣传变法的特点: 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梁启超:指出变法是必然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变法通议>> 谭嗣同:① 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②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联系) 严 复:① 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②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法的理论武器) ⑶共同主张:① 变法图存;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⑷实 践:戊戌变法 ⑸维新变法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②他们将救亡与启蒙结合在一起,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戊戌维新也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④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第二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又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 ⑴背景:① 19世纪末,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②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③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⑵提出:1905.8 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民报》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民主义 ⑶内容:(核心:民权主义)(参照《必修三》P70) ①“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 ②“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 ③“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