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13420

2024春统编版八下语文期中模拟押题卷广东02(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19443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统编,八下,语文,期中,模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春统编版八下语文期中模拟押题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9分) 1.根据语境,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诗言志,文载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关雎》就在“ , ”两句中,通过写水鸟和鸣引出下文对善良美好女子的思慕;而《式微》中“ , ”写出劳役者对统治者不满,天晚还在泥水中劳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孟浩然“ , ”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描写了朋友之间跨越空间的友谊;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的醉人春光。 【答案】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雎、洲、躬、徒、羡、己、涯、邻、芳、缤纷”等字的正确书写。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2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学界对“伊人”有多种解释,并衍生出不同的诗歌主题。你认为诗中“伊人”指的是谁?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示例一:“伊人”指爱人,本诗表达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示例二:“伊人”指高洁品质,本诗表达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示例三:“伊人”指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本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示例四:“伊人”指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本诗表达了求而不得的惆怅失落。 示例五:“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本诗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 【解析】本考查个性化理解诗歌。此诗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以下四句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后被引申为明君或贤臣。 示例:“伊人”象征着理想,本诗表达追求理想过程的艰辛以及理想没能实现的惆怅与苦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7分) 中国长江,琉璃的生灵。蜿蜒曲折,龙头在高原( )。神龙摆尾① (záo)开一路向东的山岩。白色的浪花,一路引吭高歌。② (tǎn)露出过去的艰辛和困苦。雷在吼,雨在叫。中国长江,在奔跑。汗水的咸味在浅滩的石片上,化作长江的笔记。世世代代的文人骚客,( )在长江之上,③ (jìn)润在长江的走向之中,千百年完成对阳光的(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