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14091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别云间 课件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48693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别云间
  • cover
(课件网) 别云间 了解作者 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爱国诗人、抗清将领。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14岁参加抗清活动,后被俘,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 了解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故乡云间被清兵逮捕后,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题目解释 “云间”是松江的别称(地名),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华亭,对人自称“云间陆士龙”,于是后人就将松江称作云间。此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天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原文 别云间 夏完淳〔明代〕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释 三年:作者自1645年(弘光元年/顺治二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1647年(顺治四年),共三年。 羁旅: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羁:停留。 南冠:被囚禁的人。 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 灵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指后继者的队伍。 译文 三年为抵抗清兵辗转飘零,今日兵败被俘,成为了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阔?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赏析 此诗是作者诀别故乡之作。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既表达了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山河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02 01 03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