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张思德是谁?毛主席为什么会在其追悼会上作这样的演讲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张思德。 导入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为人民服务 10 张思德(1915—1944)四川仪陇县人,1933年12月参加红军,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因窑洞突然塌方而牺牲,牺牲时年仅29岁。 整体感知———字音字形 革命 解放 彻底 剥削 压迫 批评 责任 牺牲 制度 寄托 哀思 鸿毛 追悼会 五湖四海 āi chè xuē pò hóng dào xī 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死得其所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尝试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篇课文与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也叫“论说文”。 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中的哪一句话在进一步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涵? 1 中心论点 整体感知1 可以删除这句话中的“完全”和“彻底”两个词吗? 1 不能删除。“完全”和“彻底”表明了为人民服务的程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 整体感知1 1 第1自然段提纲挈领地表明了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整体感知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围绕“为人民服务”分别讲了哪些内容? 整体感知2 如何对待“死” 1 2 3 4 5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我们要 全心全 意为人 民服务 (第1自然段) 如何对待“死” 如何对待批评 如何对待困难 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中心论点 分段论述:该怎样为人民服务 本文各段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 学习提示 ·运用了什么写法。 ·表达了什么意思。 ·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深入探究 2 提出观点 列出依据,印证观点 对比 如何对待“死” 引用 举例 深入探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返回 本来 有的人 比 大雁的羽毛,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比喻伟大的事物 深入探究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返回 深入探究 1.这篇演讲稿写于 1944 年,有人说,如今的中国国泰民安,山河锦绣,和平年代,你又看到哪些“为人民服务 ”的画面呢?联系时事资料议一议。 感悟主旨 当山火扑来,逆行而上的勇士,用汗水诠释着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当疫情肆虐,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用救死扶伤诉说着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 ) ( ) 冰天雪地,烈日炎炎,我们的子弟兵用一言一行书写着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他们用行动证明———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感悟主旨———仿写句子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资 料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要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进行演讲? 感悟主旨 主题概括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 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一开始就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 ,然后结合实际,从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 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