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熔化和凝固(巩固训练1) 【基础演练】 1.北方的冬天,河面结冰,这是 现象;太阳照射下,屋檐上的冰凌变小,有水滴落,这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教材变式练)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如图,这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看出 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在第15 min 时,这种晶体处于 态。 5.两盆冰水混合物,各自处于太阳下和背阴处,在盆内冰尚未熔化完以前,用温度计去测盆内水的温度时 ( ) A.太阳下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B.背阴处的那盆水温度较高 C.两盆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不知气温高低,无法判断 【核心突破】 6.(教材拓展练)如图,这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由此图像发现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过程,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 7.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岩浆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火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选填“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8.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0 ℃的碎冰,将装有0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缓缓加热,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管中冰将 (选填“会”或“不会”)熔化,理由是 。 9.把0 ℃的水和-5 ℃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可能的状态是 ( ) ①冰;②水;③冰水混合物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或③ 10.(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图甲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像,该物质在第5 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参考答案 1.凝固 熔化 2.不变 晶体 3.240 固液共存态 不变 4.乙 80 固 5.C 6.48 增加海波质量(或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小) 7.凝固 由高到低 解析: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逐渐变为各种矿石,这种物态变化叫凝固;在岩浆流动的过程中,岩浆的温度是逐渐降低的。先凝固的说明凝固点高,熔点高;后凝固的说明凝固点低,熔点低。 8.不会 烧杯中的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不会熔化 9.B 解析:一部分0 ℃水凝固成0 ℃的冰,放出的热量,被温度为-5 ℃的冰块吸收,温度升高,变成0 ℃的冰,和原来的另一部分0 ℃的水,形成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 ℃。整个过程冰的质量增加,水的质量减少,故可能是冰,也可能是冰水混合物。选B。 10.(1)B 38 晶体 (2)吸收 (3)固液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