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26455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57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一百家争鸣。木课主要通过讲述儒、墨、道、法等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展示了白家争鸣的概况。本课主要分为: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前两个部分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第三部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程度。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些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储备,但是,枯燥的思想史很难吸引他们,在此情况下,如果单纯地讲解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百家争鸣的典型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儒、墨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了解白家争鸣的思想概况,培养阅读、分析史料等方面的能力,弘扬百家争鸣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孔子的思想主张;认识百家争鸣概况 【新课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设问:同学们,初见“百家争鸣”这个词,你们认为它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当时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白家争鸣”这局面的解释,让学生对“百家争鸣”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教师引导进入本课内容。 新课讲授 (一)发端:春秋时期 1.私学兴起 教师讲述:西周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到春秋时期,这一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材料一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第四 册)第2版修订本,13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 教师翻译材料一:天子丧失了自己的职守,官守的学术散落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处之地。 教师设问:当时学术文化方面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学术下移,教育不再被官府垄断。) 教师讲述:学术下移,私学兴起,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一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了。而老了所处的时代比孔了稍早,据说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很多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老子的主张。 2.老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第一部分老子的相关内容,了解老子的概况。 教师讲述:西周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在官府"。也就是说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切学术文化。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进入校门。到春秋时期,这.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饶尚宽译注:《中华经典藏书·老子》,140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 教师翻译材料并讲述:老子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白然。他的思想包含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并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具有定的消极性。老了的思想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是道家的经典著作。 (过渡)私学的兴起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一大变革。西周灭亡后,以曲阜为中心的鲁国成为中国文化中心,而其表现之一便是私学兴起与儒学创立。当时,鲁国是各诸侯国中较早出现私学的国家,孔子是最著名的私学创办者。孔子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思想主张。 3.孔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让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