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9827465
12.1机械能 说课课件(共28页PPT)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402675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12.1
,
2023-2024
,
八年级
,
物理
,
初中
,
教科
(
课件网
) 机械能 目录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及 重难点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CONTENTS 教学环节 板书设计 评价分析 教材分析 《机械能》选自《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及 重难点分析 ①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②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 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用能量观点观察和分析物理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的重点是从功的角度认识动能和势能。 突破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说明运动的物体有对其他物体做功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动能;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也具有做功的本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势能。 本节的难点是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大小影响因素。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利用转化法将抽象的能量具体化,并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到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请输入标题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能力水平 心理特征 此阶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旺盛,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喜欢动脑、动手,想象力丰富。 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与功”的相关知识,知道功的概念,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的含义。 此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情分析 能力水平 心理特征 知识基础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提问引导法等方法。 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法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环节 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探究规律 运用规律,巩固新知回归生活,延伸拓展 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概念 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利用演示实验,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将抽象的能量具体化。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创设情景,探究规律 设计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运用规律,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列举利用机械能的实例。 回归生活,延伸拓展 教学环节 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动能初步定义。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引入动能 教学环节 引入动能 “愤怒的小鸟” 现实版 提出问题:为什么飞鸟能够有这么大的能量把飞机撞一个凹洞?如果飞机没有飞行,还能撞出这个凹洞吗? 引入动能 引导学生找到共同点。得出动能的初步定义。 引入动能 思考: ①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什么来知道动能的大小? ②实验中将小球放在斜面同一高度的目的是什么,放在斜面的不同高度的目的是什么? ③实验中,我们都采用了什么物理探究方法? ④能得出什么结论? 演 示 实 验 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得出动能初步定义。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引入动能 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说明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例子。 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引入重力势能 教学环节 引入重力势能 由此说明,位于高处的物体也具有做功的能力 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专题12 力热电磁大综合计算题(17道) (含答案)2025年中考物理三轮复习临门一脚挑战13个压轴专题练(2025-05-15)
2025年中考复习三轮冲刺 【中考物理模拟题三】(原卷版+解析版)(2025-05-16)
2025年中考复习三轮冲刺 【中考物理模拟题一】(原卷版+解析版)(2025-05-15)
2025年中考复习三轮冲刺 【中考物理模拟题二】(原卷版+解析版)(2025-05-16)
2025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物理考前最后一卷(含答案)(2025-05-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