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27519

1.2 内环境的稳态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398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必修,选择性,2019,生物,高二
  • cover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学习目标】 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阐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科学探究) 2.运用稳态与平衡观解释通过机体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通过分析稳态失调的实例,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运用相关知识关心他人。(社会责任) 4.通过举例分析,归纳稳态的意义,认同稳态调节机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稳态概念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上的发展。(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自主预习】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 (1)外因:外界 环境 的变化。 (2)内因:体内 细胞代谢 活动的进行。 2.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 液体环境 与 缓冲液 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方法步骤 (3)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类似于 缓冲液 ,加入少量酸或碱后不会发生pH的 大幅度变动 。 (4)解释 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 缓冲对 ,其中最重要的是 HC/H2CO3 ,其次还有 HP/H2P 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 pH 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实例———体温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 年龄 、 性别 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 1 ℃。 4.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作用 ,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状态。 (2)对象: 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 。 (3)特点: 相对稳定 ,需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 2.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特点: 有一定限度 。 3.稳态遭破坏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2)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内环境需保持稳态的原因: 细胞代谢 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 各种物质和条件 。 2.实例 渗透压正常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 形态与功能 温度和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保证 酶促反应 正常进行 血糖浓度、氧气含量稳定保证机体正常的 能量 供应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合作探究】 任务1 探究生物体如何维持稳态 活动1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阅读课本P7“探究·实践”,梳理实验思路、实验现象及原因,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结果会出现误差吗 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会出现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加入酸、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②加入酸、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③肉眼分辨色度有误差;④试剂配制的浓度或使用的量不准确;⑤烧杯清洗不干净等。 2.在方法步骤的5、6、7中,出现了三次“充分冲洗烧杯”,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 第一次冲洗是避免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而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第二次和第三次冲洗是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3.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酸性、碱性物质,即HCl/NaOH(均为0.1 mol/L)的滴数,以及溶液的种类,即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因变量是各溶液pH的变化,可用pH计或pH试纸进行检测。自来水组是空白对照组,缓冲液组是阳性对照组。 4.某实验小组进行实验,经过三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后,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为了更直观地体现pH的变化,请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绘制3种样液pH的变化曲线,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样液 0.1 mol/L的HCl 加入不同数量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