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2745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习任务单(无答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4次 大小:4225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习,任务,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丁卯年( ) 躬行( ) 商酌( )草率( ) 生疏( ) 恳切( )  譬如( ) 朦胧( ) 累赘( ) 别扭( ) 拖沓( )妥帖( )  诲人不倦( )  不耻下问( )  颠沛流离( ) 修润( ) (答案见配套课件) 2.词语释义 商酌: 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3.背景链接。 张中行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很多年的交往。 叶圣陶任命人民教育-出卷网-社长兼总编辑时,聘请张中行到人民教育-出卷网-工作。张中行以在北京多年、普通话好的优势,在工作之余协助叶圣陶先生编辑多种语文读物。 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辞世,3个月后,作者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对叶圣陶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卷网-。不久,叶圣陶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张中行对文字特别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 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明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课中探究】 任务一:略读课文,知其事 1.略读文章,找出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2.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任务二:细品词句,识其人 细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特点。 任务三:重组文本,赏其语 去掉文中作者评论性的语句,将文本进行重组,与原文对照,说说你更喜欢哪个文本及喜欢的理由。 任务四:聚焦首尾,悟其情 1.首段“双层的悲哀”怎么理解? 2.第二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后延学】 阅读推荐:《怀念圣陶先生》《负暄琐话》。 附: 怀念圣陶先生 作者/吕叔湘 我认识圣陶先生是在成都,1941年春天的一个细雨濛濛的上午。那时候我在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圣陶先生在四川省教育科学馆工作。教育科学馆计划出一套供中学语文教师用的参考书。计划里边还有一本讲文法的书,圣陶先生来征求我的意见,能否答应写这样一本书。 我第一次见到圣陶先生,跟我想象中的“文学家”的形象全不一样:一件旧棉袍,一把油纸雨伞,说话慢言细语,象一位老塾师。他说明来意之后,我答应试试看。过了几天,他让人送来一套正中书局的国文课本,供我写书取用例句。 大约半年之后,我写完了《中国文法要略》的上卷,送给圣陶先生审阅。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 写《中国文法要略》以及《文言虚字》等等,是我对学术工作的看法有了变化的表现,哪是因哪是果可说不清。原先我认为学术工作的理想是要专而又专,深而又深,普及工作是第二流的工作。我自己思想中本来就有这个倾向,我在那里工作的研究所的主持人更是十分强调这一点。可是我现在认识到普及工作需要做,并且要把它做好也并不容易。回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