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33037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共38张PPT)-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46848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化交流,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2课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佛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传入与交融 (1)佛教的传入 材料一:永平十年(68年)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 材料二 材料三 (1)魏晋南北朝:日益兴盛,逐渐同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相结合。 “三教合一” (2)隋唐: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中国化。 (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3)宋明:佛教由盛转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佛学和道家的思想。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佛教传入影响 文学艺术 绘画建筑(三大石窟) 音乐 礼仪习俗 宗教信仰 哲学观念 逻辑思维 社会习俗:如盂兰盆会、腊八粥等民俗活动,就直接脱胎于佛教节日。 日常用语:如刹那、现身说法、大彻大悟、三生有幸、前因后果、自作自受、烦恼、解脱、一尘不染、一厢情愿、臭皮囊、觉悟等等。 文学方面:佛教带来了形式及内容两方面的变化。在形式方面,佛教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戏曲、律体诗、通俗小说、语录等文体的产生。在内容方面,由于佛教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冲击与影响,许多文学都有浓厚的佛教思想,甚至是以佛教为主题。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名著,可见佛教对文学影响之大。 “烦恼”。 ———语出《百喻经·五人买婢共使作喻》 在建筑方面:现在历史上保留下来的的古建筑,许多都是佛教的产物。例如,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山西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雁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 云冈石窟 应县木塔 泉州开元寺 艺术方面:在绘画方面不仅在题材上,而且在绘画技巧和观念上,佛教的影响更大。尤其是禅宗带来了所谓的“禅画”,对唐宋以后的山水画及人物画影响极大。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被称赞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禅意风格,王维诗中的画风与强调写实的“工笔画”画风是截然不同的。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的文章更是把佛教的“空”与道家的“无”有机地融合,写出了空寂干净的文字并形成清新的文风。 敦煌莫高窟壁画 材料: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极。 ———《魏书·释老志》 材料: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南朝宋齐时期)范缜《神灭论》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都曾下令灭佛,毁寺庙、遣僧侣、收田亩。佛教遭受较大打击。 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的危害及应对 佛门成为避税敛财之地,不利于国家赋税徭役的征派 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 士兵官吏浮于人事; 寺庙奢侈,僧侣不检。 寺院经济不利于国家的赋税徭役,寺庙奢侈,僧侣不检,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等等。总的来说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们需要辩证分析佛教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为什么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 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